無機高分子絮凝劑針對堿性印染廢水,有學者研究用鎂鹽處理,但受pH限制較大。無機高分子絮凝劑聚硅酸金屬鹽同時具有電中和作用及吸附架橋作用,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具備良好的應用前景。文章以硅酸鈉、硫酸鎂和硫酸鋁為原料,制備復合型聚硅酸鎂鹽絮凝劑,并研究其脫色效果和pH適應性,取得較好的效果,尤其能在堿性條件下依然保持良好性能。
1硅酸鎂鹽絮凝劑的制備方法1.1試劑和儀器所用試劑:硅酸鈉、硫酸鎂、硫酸鋁、氫氧化鈣和稀硫酸,均為化學純。試驗所用儀器:WF2000型可見分光光度計和六聯攪拌裝置等。試驗采用模擬水樣:分散藍2BLN。采用氫氧化鈣和稀硫酸溶液調節模擬廢水pH。使用分光光度計對絮凝劑處理前后的水樣上清液分別進行吸光度的測定,得到色度去除率。
1_2 絮凝劑的制備以PMSS為例:稱取一定量的硅酸鈉,配成溶液,用稀硫酸調節溶液pH至6,不斷攪拌使之達到適合的聚合度,溶液呈現淡藍色后,往聚硅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鎂溶液,在一定攪拌速度和一定溫度下反應,靜置熟化一一段時問后得到PMSS產品。
2 PMSS的脫色效果及pH適應性2.1堿性條件下PMSS的脫色效果固定硅酸鈉的用量,按照n(Mg)/n(Si)=1:1、0.5:1和2:
1制得3種配比的PMSS。在pH=12左右,考察不同配比PMSS脫色效果,如圖1。

由圖可得,n(Mg)/n(Si)=1:1的PMSS,在相同鎂離子用量條件下,脫色效果優于其他兩種配方;n(Mg)/n(Si)=O.5:1的PMSS,由于聚硅酸比例相對較高,鎂離子相對不足,在投加量較低時效果不佳;而n(Mg)/n(Si)=2:1的PMSS,因金屬離子較多,部分金屬離子實際并未達到聚合,導致處理效果不佳。
2.2 PMSS的pH適應性控制模擬廢水的pH分別為3、6、9、12和14,各配方鎂離子投加量均為1.32x10一tool,考察不同配比PMSS的pH適應性,如圖2.
從圖2可見,n(Mg)/n(Si)=2:1的配方在pH>12時,脫色率也僅76%,也證明了較多鎂離子仍處于游離狀態,實際并未聚合。n(Mg)/n(Si)=1:1和n(Mg)/n(Si)=O.5:1的PMSS,在堿性條件下作用能力較為接近,可以達到95%的脫色率。
在pH<12時,效果并不理想,考慮引入鋁離子,改善其在較低pH條件下的處理能力。
3 PAMSS的脫色效果及pH適應性3.1堿性條件下PAMSS的脫色效果固定硅酸鈉用量,按照n(Mg)/n(A1)/n(Si)=O.5:0.5:1、O.25:0.25:1和1:1:1制得3種配比的PAMSS。在pH=12左右,考察不同配比PAMSS脫色效果,如圖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