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生物活性炭(BAC)技術對某印染廠二級生化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經過6個月的連續性試驗結果表明,在DO的質量濃度為5 mg·L-1、水力負荷為0.33 m·3m-·2h-1、HRT為1.1 h的運行條件下,BAC對COD、NH4+-N、SS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了67.3%、68.8%、82.3%和71.2%,出水滿足HJ 471-2009中對回用水水質的要求,可用于染整工藝的退漿、煮練、漂白等工序。
中圖分類號:X7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3770(2011)02-0106-004
印染行業是我國耗水與廢水產生大戶,目前年排放廢水總量約為1.4 Gt。印染企業所產生的部分廢水經過回收、適當地深度處理后再利用,不僅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了生態環境,還能使有限的淡水資源得到高效的利用,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的壓力;同時,低成本、高效率的深度處理技術可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
生物活性炭技術(BAC)是將吸附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利用活性炭(AC)的吸附及微生物降解的作用共同去除有機物。AC為微生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并使其優先降解水中有機物,降低AC的吸附負荷;同時,富集于AC表面的微生物能改變AC的物理吸附平衡使AC得以再生,BAC的生物再生功能可延長碳的使用周期,減少碳的再生頻率,降低運行成本,在廢水的深度處理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
陜西某印染廠廢水處理的前端工藝為混凝-水解酸化-接觸氧化,二沉池出水可達標排放。該廠為了進一步提高水的利用率,擬對達標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并將其回用。本試驗采用BAC技術對該廠二沉池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研究了掛膜及穩定運行期間BAC對各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期對相同或類似廢水深度處理工程調試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裝置
反應裝置為有機玻璃反應器,如圖1所示。

該裝置直徑為100 mm,總高度為1 400 mm,有效高度為1 000 mm,AC填充高度為600 mm。共設6個取樣口,底部用微孔曝氣頭曝氣,底端進水、上部溢流出水。試驗所用的炭種為木質顆粒AC,其參數見表1。

1.2進水水質
BAC掛膜初期,原水溫度較低,為16.8℃,水質已接近GB 4287-92的Ⅰ級,具體水質見表2[2]。運行期間,水溫保持在22~30℃。

1.3反應器的啟動及監測
反應器的啟動:將AC先后用質量分數4%的鹽酸和5%的NaOH溶液清洗,再裝入反應器內。取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加入營養液及微量元素后悶曝,每曝氣8 h停止,靜置2 h,傾去上清液,重新投加營養液。2 d后用泵將污泥從反應器底端小流量送入,循環進水2 d后,進印染廢水。
試驗水質檢測方法均依照文獻[3]進行。
2·結果與討論
2.1掛膜期間對污染物的去除
2.1.1 COD
掛膜期間,每天對反應器的進出水水質進行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