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兩梳”成網成條獨立性
成條作用為后續(xù)工序創(chuàng)造加工條件。“兩梳”都具備成條特性,但成條必先成網,梳棉依靠道夫凝聚成網,精梳依靠分離接合成網,前者是連續(xù)成網,后者是間斷性接合成網,各具特點。一般講,成網寬度越寬,產質量越有保證,但寬度受到機幅的限制,梳棉工作寬度(錫林寬度)曾經有37、40、41in和45in多種類型,經過長期使用考驗,目前統(tǒng)一為1m工作寬度(錫林實際稍大干,m),已被國際公認。精梳成網寬度服從于小卷寬度,目前國內并存3種小卷寬度,即A201型低產采用2301nnl,F(xiàn)A251型采用270mm,高產型采用300 mm,國際新機統(tǒng)用為300mm。“兩梳”的各自寬度已被確認為經濟合理的寬度標準。近期瑞土立達推出C60型小錫林梳棉機、1500mm機幅是特殊配套轉杯紡的。
2.7 “兩梳”作用評估的兩重性
凡是有梳理作用的存在就有分離纖維的作用,但纖維受到反復分梳,不可避免會損傷纖維增加短絨和棉結,握持分梳要比自由分梳損傷多,自由分梳的反復分梳要比握持分梳產生的棉結要多。損傷纖維會產生短絨,曾經有的廠有內控參考指標,梳棉短絨(16mm以下)產生量不超過4個百分點,精梳不超過2個百分點。但排除短絨是“兩梳”的共同任務。另外“兩梳”對纖維的處理,都有不同數(shù)的落棉,與制成率直接關聯(lián),既有質量指標,也有經濟指標的雙重要求,因此“兩梳”的大落大回或片面節(jié)約都是技術的誤區(qū)。
<<上一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