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這句話對梳棉工人來說,正是恰當不過的。一名梳棉工人技術程度如何,只需通過洗一臺車就能基本判斷出他的技術熟練程度及水平。
一名在梳棉工作四十多年的老師傅曾對他的徒弟說:你隔距做得好不好,我閉著眼睛就能聽出來。此話雖有些夸張,但實際是有道理的。
1、如果你的設備狀態很好,針布平整度很高,做隔距時隔距片和針布之間拖動的那種“沙沙”聲音是那么的均勻與和諧,反之,那種嗑嗑碰碰不均勻的“沙沙”聲,也是你設備狀態不好,隔距不到位的一種體現。如果你用心,你也會聽出來的。
2、做隔距的那種手感,有點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覺,但我還是想盡量用語言把它說清楚:用“抽刀斷水”來形容有點近似,有點近似用刀在水中劃動的那種感覺,不過還是不貼切。應該像是隔距片在兩塊海綿之間拖動的那種滑糯感吧。真正的感覺各位自己體驗吧。
3、對每一處的工藝隔距都有一個公差限度,做隔距時應結合公差限度處理,比如說,錫林和道夫的隔距是5”‰,公差限度是+2”‰—0”,就是工人俗語中說的加2減0,錫林和刺輥的隔距是7”‰,公差限度是+3”‰—1”‰,就是工人常說的加3減1。
4、要加強對隔距片的維護與更換,很多廠的工人拿出來的隔距片七拱八翹,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把隔距做準的。難道他們真的達到了“隔山打牛”、“落葉傷人”的武功境界。
5.做好隔距的前提最重要的還是機械狀態。輥筒的裸磨,動平衡的精度,針布的平整度和包卷針布的水平以及罩板,漏底的質量,這些是基礎中的基礎,絕對不能忽視。工藝不是萬能的,但設備狀態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