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以前梳棉機的高產措施主要從彈性針布改成金屬針布。金屬針布比彈性針布移行率(轉移率)提高了,從而產量有所提高。但是這時梳棉機的梳理面積大于產量(指單產)。
經西德羅伊特林根紡織技術研究所研究,傳統梳棉機的梳理面積是錫林每轉4米2。錫林每秒鐘轉數乘梳理面積約為其臺時產量(公斤)。如錫林180轉/分等于每秒3轉,此時3×4=12米2/秒=12公斤/臺時。就是說梳棉機的產量必需隨著整機轉數的提高而提高產量。
一九七O——一九七五年使用陸地棉的梳棉機速度從錫林180轉/分發展到360轉/分,全機轉數均提高了一倍。
刺輥450轉/分-900轉/分
錫林180轉/分-360轉/分
道夫10轉/分-20轉/分
如果錫林速度再要提高,就遇到刺輥速度要突破950轉/分,使用陸地棉(中絨棉)時刺輥速度在歐洲以950轉/分以上是禁區,因為950轉/分以上時,纖維損傷嚴重,棉結增加。
梳棉機產量要進一步提高,如果還是按整機提高速魘的辦法,必須研究①刺毛輥損傷纖維的問題;②能否臺時產量高于梳理面積,怎樣可以達到低速高產(這里講的低速是相對的 講)。
一九七五——一九八O年世界梳棉機生產廠及研究單位轉向研究增加梳理面積的措施,首先從增加預分梳著手,在刺毛輥下及錫林后罩板上加預分梳板及分梳輥,發現這種預分梳能把棉束分梳伸展成小棉束。尤其是分梳輥在產量不高時能起到提高質量的效果,在單產超過20公斤/臺時時,提高質量的勢頭減下來了。以后又有錫林前罩板上加分梳板的試驗研究,這種前罩板對減少棉結及對生條均勻度等質量起到顯著作用,為此對提高產量有了新的啟示。
一、國內外老梳棉機加裝預分梳板的試驗情況。
老廠梳棉饑的單產有的已達15公斤/臺時和20公斤/臺時,梳棉機產量達到20公斤/臺時時梳理面積與產量已經平衡。老機如不采取措施提高產量,則棉結大量增
(一)清棉將原棉盡量開松分解成小棉束,提高除雜效率,減輕梳棉機在梳理區的負擔。
(二)在現有梳理工藝的基礎上再加裝分梳件,只有提高分梳功能才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增加纖維喂入量;可用改善刺毛輥范圍內的纖維束預開松及錫林后罩板區范圍內的纖維塊預開松情況來減輕錫林蓋板梳理區內的梳理負荷。
國外老梳棉機改造有二種型式:
1日本大東紡機廠采用分梳輥的辦法。
2瑞士格拉夫針布廠采用刺毛輥、錫林頇分梳板及錫林分梳板的辦法。
對分梳輥與分梳板的分析如下:
分梳輥的辦法是在梳棉機單產13-17公斤/臺時時,能降低棉結,減少紗疵。
老廠原來清棉棉卷棉束較大,現在使用分梳輥后棉塊被分梳輥松解后進入分梳區,減少了分梳區的梳理負荷,減少了棉結,提高了質量。據京棉三廠試驗在使用低級棉時更顯出其優越性,如末裝分梳輥梳棉機使用低級棉時的生條棉結為140粒/克,而裝分械輥的梳棉機的生條棉結為56粒/克。
分梳輥轉速增加并由此對錫林相對速度減少情況下棉結也將增加。分梳輥轉速一股在4-70轉/分,現用24轉/分。
分梳件對棉結數的積極作用還可以大量減少粗節,分梳板的針布可以不具一般的分梳作用,而僅是分解從刺輥向錫林轉移的大纖維束,這一工作方式可以用纖維束的伸展來作比較,從伸展效果來看,分梳板的作用比分梳輥更好。分梳輥由于是線狀接觸,所以伸展效果較分梳板差。山于纖維在錫林針布上的均勻性獲得改善,故對細節的防止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分梳板防細節的效果同樣優于分梳輥。
總之在20公斤/臺時以下單產時,無論是分梳輥及錫林后罩板預分梳板,兩者作用是一致的。
梳棉機單產超過20公斤/臺時,錫林預分梳板的優越性超過分梳輥,同時單采用錫林預分梳板已感效果不能滿足需要,必須同時增加錫林前罩板區的分梳板才能達到一定效果。
現將以下分支試驗對比如下:
注:A:刺毛輥下預
B:錫林后罩板處預分梳板
C:錫林前罩板處分梳板
根據瑞士格拉夫針布廠生產的A、B、C分梳板各支試驗情況及A、B、C分塊及聯合使用試驗的情況如下:
.jpg)
試驗次序1無分梳板,次序2使和A分梳板,次序3使用A、B二塊分梳板,次序4使用A、B、C三塊分梳板,次序5使用C分梳板。
.jpg)
從以上試驗結果看,A、B分梳板起到松解棉束的作用,C分梳板對提高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梳棉機老機改造增加分梳板的原則是中低支紗增加A、B、C三塊分梳板,30-40支紗增加B、C二塊分梳板,精梳紗增加C分梳板。
.jpg)
立達C4梳棉機有預分梳板及后分梳板比無預分梳板及后分梳板時棉紗質量的提高的試驗如下:使用原料美棉35/32英寸
設備C4梳棉機。單產40公斤/臺時。
紗支精梳英支(Ne)40支(14.8tex)。
.jpg)
二、一九八O——一九八五年對新梳棉機的開發從三方面進行:
(一)對刺毛輥的開發:
1.西德DK715梳棉機從加大給棉羅拉直徑到100毫米改為鋸齒式或菱形給棉羅拉,采取低刺毛輥速度減少短絨的產生,同時采用增加預分梳面積及后分梳面積,增加梳理面積來提高道夫速度增加生產的辦法。(意大利Marzoli的C41及C300梳棉機等亦采用同樣辦法)。
2.立達C4梳棉機把從給棉板喂入方法改成羅拉喂入方法,減少了纖維的損傷。
3.多刺輥的開發如西班牙ZacarieRosiquc生產的AP一2081型梳棉機是用二個刺毛輥.第一剌毛輥750轉/分,第二刺輥850轉/分;第一刺輥金屬針布采用90°工作角每英寸4齒;第二刺輥針布采用75°工作角每英寸7齒,每平方英寸142齒,易于剝取轉移,起預分梳作用。又如lngostadt公司生產的KU12型梳棉機用三個刺輥,第一刺輥920轉/分,第二刺輥1350轉/分,第三刺輥1800轉/分的辦法。它們主要把第一只刺輥的速度不超過950轉/分,笫一只刺輥用金屬針布
如立達C1/3、C4及西德DK715等梳棉機刺毛輥速度與錫林速度的系列化配套情況及刺毛輥與錫林表面線速比情況:
.jpg)
在C1/3梳棉機的工藝配置系列化中錫林360轉/分時刺輥920轉/分,而在C4梳棉機中把錫林360轉/分時刺輥速配套899轉/分。使C4在錫林425轉/分刺輥只配到949轉/分。
(二)增加梳理面積。在設計新梳棉機時把錫林位置提高,道夫及刺毛輥位置向下移,這樣梳理區的面積從傳統梳棉機的弧度204.79″達到245.87°(從錫林上一個圓周為360°弧度計)就是說分梳安裝區比傳統梳棉機增大20.06%,這樣可以在前后罩板處各加4塊分梳板的地位。積極梳理依靠回轉蓋板,消極梳理依靠固定蓋板。
從工作蓋板及分梳板的增加計算分梳面積的增大。
.jpg)
C4比C1/3分梳面積增大15.9%
C4比A 186分梳而積增大27.5%
按照梳理面積與單產的關系來說梳理面積增加27.5%,單產亦增加27.5%,但是經過實踐,發現產量可以增50%以上(是傳統梳棉機單產的150%左右)。道夫與錫林的速比可以大大減少,傳統梳棉機為1:25~35,現在可達1:10~15。
.jpg)
梳棉機增加梳理面積后提高道夫速度的實際使用情況
.jpg)
①棉纖維6000支(4.2馬克隆),纖維長度27.78毫米35/32英寸。
環錠紗英支(Ne)40S,單產45公斤/臺時。
按成紗細節、粗節、棉結、斷裂強度、條干CV%質量來定。
②棉纖維7264支(3.5馬克隆),纖維長度33.3毫米(21/16英寸)。
環錠紗英支(Ne)40S,單產30公斤/臺時。
按成紗細節、粗節、棉結、斷裂強度、條干CV%質量來定。
如果按羅伊特林根計算辦法,錫林每轉4米2梳理面積,那末C4梳棉機425轉/分等于每秒7轉,則最高產量
一九八五~一九八七年意大利MarzoliC300梳棉機在錫林前后方各裝四塊固定分梳板之后又將刺毛輥下預分梳板改為在刺毛輥下加小分梳輥。小分梳輥一面靠錫林,一面靠刺毛輥見下圖.jpg)
改裝小分梳輥后加強了原刺毛輥部分予分梳作用,為此道夫速度又可相應提高。同一原棉情況下(長度、細度、強力相同情況下),意大利Marzoli的C300比C41梳棉機的單位產量又可提高10~15%左右。
(三)道夫直徑減小。道夫直徑減小是美國網特與庫克公司(Gunter and cooke)生產的超級梳棉機(Super card)首先研制成功,道夫直徑改小到12英寸,小道夫減少纖維在錫林與道夫問接觸的面積,使纖維能更快地從錫林轉移到道夫上,棉結多在轉移時因兩者表面速度的極不相同而形成,現12英寸道夫轉移面積比27英寸道夫減少了大約60%,所以棉結在轉移點形成的機會也減少了。
現立達C4、英國Crosrol的MK4都把道夫直徑減小到20英寸。
我國在六十年代曾經試驗20英寸道夫,當時金屬針布的設計沒有相應配合,由于凝聚轉移不好而停止了這項試驗。現在小道夫的金屬針布瑞士格拉夫針布廠已設計出來編號K-4030其工作角為60″每平方英寸齒數為318個,易于抓取纖維的針布了。
三、以下四方面在}弄£棉機提高產量的同時必需配合進行改進。
(一)道夫剝棉方式的改進。
現代高產梳棉機出條速度均超過150米/分,所以原來使用棉網方式不合適了。
因為棉纖維及合纖輸出速度超過150米/分時棉網就要飛散不能正常運轉。精梳落棉、短纖維和卷曲度低的合纖輸出速度超過100米/分時就不能正常運轉。
京棉三廠采用日本大東型道夫斬刀速度可達3000次/分,出條速度可達80米/分,出條速度高于80米/分亦適應不了。<
(二)蓋板踵趾差要小
國際上新型梳棉機蓋板踵趾差只0.65毫米。原來大踵趾差0.9毫米的梳棉機經小試驗用小踵趾差后棉結減少15%,小踵趾差的措施進行大試驗,棉結減少可達29%左右。
(三)梳棉機配備自調勻正裝置
西德特羅茨施勒爾生產的DK715梳棉機沒有自調勻正裝置,為了解決紗線長片段不勻,他們推出的新型梳棉機DK740已配備了自調勻正裝置,生條重不勻純棉可達CV<1.5%,滌綸棉可達CV<2%,現代紡紗技術的動向,由于在紡紗前的纖維條仍十分不完善,以致仍需經并合一牽伸改進梳棉棉條的均勻度(不勻率常常比理論值大十倍,紗線不勻率理論值可用概率論中波松定律計算)。
在現代化的高速織機上,紗線經常受著強烈的拉伸,每一停臺都會增加損失;所以從織造者的觀點來看,棉紗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最起碼的均勻度。因此,從紡紗過程開始的時候便需要努力改進條子的均勻性;為了獲得較好的均勻性,改良工藝過程是必然的,有效和及時的控制也是必需的。有效地改進棉梳條的質量,不僅可綿短紡紗工藝過程而且纖維也不會受到不必要的機械牽伸(不再反復經過并條機)。因纖維受到較柔和的加工處理,產品的質量因此得到改進。
(四)蓋板倒轉比順轉有利于質量的提高。
西德特羅茨施勒爾生產的梳棉機從DK715推出新的梳棉機DK740(1987年10月巴黎國際紡機展覽會上展出)以及立達C4采用蓋板倒轉的辦法。
.jpg)
按上圖據試驗棉束進入蓋板與錫林梳理區后原棉中雜質填充到蓋板中最多時為第1~6塊蓋板,以后是逐步進行分梳。采取倒轉的辦法是先將進入雜質最多的第1—6塊蓋板倒轉排出,這樣進入分梳區的蓋板均是無雜質清潔的最有作用力的蓋板,對提高分梳質量,排除細小雜質,起到較好的梳理效果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