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型金屬針布的使用,有兩方面的情形是必須承認的事實。一方面,在當今梳棉機的產量不斷提高、錫林針布的密度不斷向著高密度發展的情況下,即使采用高質量的金屬基材和優化了的針布生產工藝,錫林針布齒尖的磨損仍然在所難免,這就給梳理的質量及其穩定性帶來了困難;另一方面,所謂“鋒從磨礪出”,即鈍化了的針齒只有通過磨礪的方法才能恢復一定的鋒利。因此,依據這兩個事實,不難得出結論,對針布適當的磨礪是有助于修復磨損,再創鋒利,從而提高質量。
新型針布有著齒高矮、齒深淺、齒尖薄、齒密大、工作角小的特征,簡單地按照傳統的方法磨針,確實是負面影響要大于正面影響。因此現在對磨針更重要的是要回答怎樣磨。只有恰到好處的磨礪,才能提高分梳質量;磨針不足或過度,都難以顯示出磨針效果。新型針布的幾何尺寸決定了對針布的磨礪必須掌握好適當的尺度,應是一種輕磨勤磨的方法,具體有下列一些特點:
1、錫林、道夫以等于或略高于工作速度的轉速轉動,不再采取慢磨方式。
2、砂輪轉速在800轉/分,磨礪火花控制在橘紅色,時間掌握在6-8分鐘,也可以掌握砂輪橫穿機幅3-5次,即將砂輪退出離開針布表面,不能等到均勻密集的火花消失后再將砂輪退出離開針布表面。
3、結合手感和30-50倍的顯微鏡觀察,大部分針齒頂有清晰的磨痕和前沿刃口即可。如果不夠,可再磨一,二次。
4、錫林針布的磨礪周期參考實際梳理噸數及所紡品種而設定,如精梳紗一般第一次磨針為生產100噸左右原料后進行,以后應逐次遞減縮短周期。對于高品質要求的高支紗,最實際有效的磨針周期是是根據棉結增加的變化而設定。但要確認棉結的增加確實是由于針布磨損的原因,而不是由于原料、環境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5、為安全起見,一般采取順磨,如錫林倒轉。由于是輕磨,所以在齒頂的前沿不會產生嚴重的毛刺。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