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元兼顧。即纖維的前、后彎鉤沒有負伸長、均勻度惡化指數及伸長比均在要求范圍內。在兩道準備工序的四個牽伸區(qū)中,有一個高倍牽伸就會使準備小卷的結構變壞。第二路線中,準備二道采用5.25倍的前牽伸倍數,使小卷質量突然惡化。即是說在總牽伸倍數較低的前提下,關鍵問題是控制部分牽伸,將各部分牽伸控制在2倍左右。原因有三:一是24~16只大于現行的總牽伸倍數,不會受到紡紗生產定量上的影響;二是2倍牽伸是伸直纖維前彎鉤的最佳值,只要不大于3倍,纖維的前、后彎鉤就都是正伸長,無負伸長;三是可降低條干惡化指數。
(2)適當降低并合數。方法有三:一是降低梳棉生條定量;二是加大小卷定量;三是減少總并合數。降低生條定量是以增加梳棉機的供應臺數為條件,往往受設備臺數的限制。小卷定量的加重,對準備機械的成卷機構和精梳機的鉗板機構的加壓系統提出了難題,受到現行機器結構設計的限制。而在精梳準備工序適當地降低并合數卻大有潛力,理由有以下兩點:一是精梳系統的井合數遠大于普梳。即使普梳兩道并條都采用8根并合,并合數也僅是64根;而精梳準備若為6×20并合,精梳6并或8并,精梳后即使一道并條6并,其總并合數已達4620根~5760根(6×20×6×6或6×20×7×6),精梳后兩道并條,其數值就更大了。當然精梳檔次高于普梳,加大總并合數可提高條干的均勻度和不同成分纖維間的混和程度,但不宜太過。二是總并合數的增加必導致總牽伸倍數的加大。高倍牽伸帶來的惡果是:棉條內部結構惡化,條干惡化指數提高,小卷層間粘連,反之,若適當降低總并合數,則會減弱這些不利的影響。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