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如棉回潮控制適當可以使被加工的原棉達到:
①、減少棉結15-40%;②、減少短纖維47%;③、增加籽殼碎片的尺寸18%;(在軋花生產中大的碎片容易排除);④減少籽殼碎片的數量34%;⑤)纖維的強力可增加5%;⑥)提高制成率3%。⑦增長纖維長度4%
⑵、如果采用單一的皮棉除什機
①、減少棉結15% ②、可以增加纖維長度2%;減少短纖維22%;③增加籽殼碎片的尺寸21%;④;增加制成率6%。
電子計算機控制軋花生產的新技術的美國已廣為發展,經過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優選功能,可以實現軋花機械最合理最少的編組,從而獲得最佳效益。同時使軋花加工后的原棉性能最好,使原棉性能與銷售價格獲得最佳關系。應用各種信息的輸入將皮棉的回潮、含計、色澤、產量、原棉價格結構及能耗費用等因素來確立最佳的烘燥及清潔,除什的軋花工藝的設備流程的編組。皮棉軋制方法不同,產生的棉結多少亦不同,國外用Afis-N快速棉結含量測試儀(AFIS中的棉結測試模塊)對軋花后的原棉性能進行檢測。
⑶ 皮輥與鋸齒兩種不同加工方法加工同一種皮棉后,產生的棉結含量十分不同,鋸齒棉含200-250粒棉結,最高450粒,而皮輥棉只有150粒/克。由于棉結含量不同對下游工序半制品棉結的含量影響很明顯。
5、原棉初加工中原棉性質的在線檢測與在線質量監控
國外許多軋花設備由電子計算機在線對質量的監控,不同回潮及含雜的皮棉,經傳感器檢測后,由電子計算機控制軋花工藝流程,應用烏斯特的軋花監控體系,實現軋花生產的在線監控。對不同回潮、和含雜的原棉優化工藝進行針對性的軋花工藝加工,軋后的原棉棉結含量減少。
一套智能型軋花監控技術,在三個空氣運輸通道中設置傳感器,自動監控皮棉加工,可實現人機對話,在線調節喂入及軋花速度,配備適當機組優化軋花生產,以適應不同回潮及含雜等情況的皮棉加工。國外軋花生產的在線監控技術,主要完成纖維棉結、籽殼屑棉結、含雜及短絨等指標的控制,軋花生產的在線監控技術是軋花生產的重大進步。在軋花生產中,一般使用紅外線回潮測試計,電阻式或導電式儀表等用于生產工藝的控制體系,應用電視掃描的儀器檢測棉花的顏色及含什以實現對原棉的分級,也可應用這種技術檢測軋花生產過程中棉花的顏色及含什。可經過軟件程序的設定,編組最佳的軋花設備流程。在軋花生產中,設置檢測原棉回潮、顏色及含什等指標的電子傳感器,對軋花生產流程進行在線監控。紅外線回潮測試儀及HVI色澤,含什測試儀等的傳感器主要裝在軋花生產線的三個部分:①喂入控制部分,②每臺單機的前面的控制,③分離—清潔機的上方的控制。其它還可裝在預清潔器,凝棉器及打包機的前面等部位。
實踐證明,經過電子計算機對軋花生產的自動監控可以獲得最大的產量、效益及最佳的軋花質量,并可使棉纖維損傷最少。對于纖維其它性質的評價不需要離線測試。此外, 原棉成熟度差的纖維強力、彈力都比成熟纖維差,在生產加工中因軋花、開清棉的加工而產生應力時容易斷裂及產生棉結,對于成熟度差的原棉,應當在抓包機上混配棉及逐包檢驗中剔除另用。
(中國紡機網合作秦貞俊教授)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