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黃麻種植并不被人們看好,因為其僅能編織麻袋、麻繩等附加值極低的粗糙產品。黃麻纖維編織成的麻袋,由于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螨、除濕、透氣、防塵等功能,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運輸。但是隨著合成纖維和塑料制品的出現,成本高且笨重的麻袋退出了歷史舞臺。我國的黃麻種植面積隨之萎縮,“麻袋”這個名詞也鮮有人提及。
如今,江蘇紫荊花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卻反其道而行之。近年來,該公司不但在江蘇、甘肅、福建、新疆等地大面積種植黃麻,還把黃麻種植到了非洲馬里、貝寧。如今,江蘇紫荊花與東華大學耗時8年,實現了黃麻纖維精細化與紡織染整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黃麻纖維不能做面料?
據介紹,由于黃麻纖維中木質素和半纖維素含量較高,導致纖維粗硬,支數低,彈性及斷裂伸長率也低,因而可紡性差,以至于被《大英百科全書》認定為:不能應用于服裝面料。長期以來,黃麻纖維一直被用于加工麻袋、麻繩及其他包裝材料等低附加值的產品。長期以來,我國紡織原料對國際市場有很高的依存度,棉、毛、亞麻、化纖原料等大量依靠進口,開發新的纖維原料已是當務之急。黃麻纖維是僅次于棉纖維的第二大天然纖維素纖維,全球總量400萬噸左右,資源豐富,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型生態紡織原料。但黃麻工藝纖維分離度低、剛性大,不能紡高支紗,加之產品染色性能差、刺癢感嚴重,使黃麻纖維資源長期以來只能用于粗放型紡織品,難以在服裝和家紡面料領域得到有效利用。
創造“摩維”奇跡
據介紹,該項目發明了黃麻纖維“生物-化學-物理”可控組合精細化技術,研發了復合酶生物脫膠和牽伸細化等關鍵技術,突破了黃麻纖維用于服裝和家紡面料領域的精細化關鍵技術瓶頸;發明了精細化黃麻纖維紡織加工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了黃麻紗線加工集成技術,重點研制了纖維紡前處理專用助劑及其處理工藝件;創新開發了黃麻織物加工關鍵技術,確保織造效率及產品質量;發明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