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PAC質量濃度對絮凝性能的影響
室溫下,分別取100 mL酸析后的廢水,調節pH為6.5,加入8 mL的2 ‰助凝劑PAM,200 r/min攪拌10 min,只改變PAC的質量濃度,使之質量濃度在6~11 g/L,測定出水CODCr及絲膠蛋白的質量濃度。

由圖3可知,廢水CODCr及絲膠蛋白的去除率先隨著絮凝劑PAC質量濃度的增加而增大,當PAC質量濃度為10g/L時,兩個去除率都達到最高,當絮凝劑質量濃度繼續增大時,CODCr和絲膠蛋白的去除率未見增加,總體平穩且略有減少。因為絮凝劑PAC質量濃度不足,絮凝劑不能與溶解在廢水中的有機物充分接觸發生絮凝作用,降低了處理效率;當絮凝劑PAC質量濃度過大,廢水中有機物微粒被過多絮凝劑包圍,不易凝聚,造成絮凝劑的浪費,而且PAC本身污泥量也較大。綜合考慮,選擇絮凝劑的質量濃度為10 g/L。
2.2.3 pH值對絮凝性能的影響
室溫下,分別取100 mL酸析后的廢水,加入10 g/L的PAC溶液和8 mL的2 ‰助凝劑PAM,200 r/min攪拌10 min,調節不同的pH值,測定絮凝后上清液絲膠含量和出水CODCr。

由圖4可知,pH值對絲膠和CODCr的去除影響較大,且pH值在6~7絮凝效果最好,在pH值為6.5左右時絲膠和CODCr去除率達到63 %以上,CODCr去除率略高于絲膠去除率。當pH值>7,絲膠提取率和CODCr去除率卻迅速降低。因為當pH值較大時,氫氧化鋁離解為帶負電的鋁酸鹽,使得絮凝反應不能順利進行,處理效率下降,而pH值較小時,PAC與硫酸根離子結合而帶負電。因此,絮凝反應的最佳pH值為6.5。
2.2.4 助凝劑PAM投加量對絮凝性能的影響
室溫下,調節pH值為6.5,加入10 g/L的PAC溶液,200 r/min攪拌10 min,加入2~10mL的2 ‰PAM溶液進行混凝試驗,測定絮凝后上清液絲膠質量濃度和出水CODCr。由圖5可知,助凝劑PAM用量為8 mL時,絮凝效果最好,絲膠和CODCr的去除率都達到70 %以上。PAM和PAC復配使用,能在經絮凝作用形成的膠體顆粒間進行架橋,形成大而堅實的絮凝體,促進絮體的形成,提高沉降速度,但對CODCr去除率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PAM本身為溶于水的有機物,若加入量過大也會導致廢水CODCr值的增加。故PAM的最佳投入量為8 mL。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