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攪拌速率對絮凝性能的影響
室溫下,調節pH值為6.5,加入10 g/L的PAC溶液,加入8mL的2 ‰PAM溶液,僅改變絮凝反應的攪拌速率,測定絮凝后上清液絲膠質量濃度和出水CODCr。由圖6可知,攪拌速率CODCr去除率和絲膠去除率影響顯著,隨著攪拌速率的提高,去除率先升又降后升再降,當攪拌速率為200 r/min時,CODCr去除率和絲膠去除率達到最高。因為攪拌速率過低,絮凝劑和有機物顆粒沒有充分接觸,絮凝劑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攪拌速率太快,容易打碎已經形成的絮狀物,降低絮凝效果。因此,選擇絮凝反應攪拌速率為200 r/min。

2.2.6 溫度對絮凝性能的影響
調節水樣pH值為6.5,加入10 g/L的PAC溶液,加入8 mL的2 ‰PAM溶液,200 r/min攪拌10 min,設定凝溫度分別為15、25、35、45、55、65 ℃,測定絮凝后上清液絲膠質量濃度和出水CODCr。由圖7可知,在25 ℃時絮凝效果較好,CODCr的去除率達到70 %,絲膠的去除率達到68 %。溫度對鋁鹽的絮凝效果影響較大,當水溫低于5 ℃時,鋁鹽的水解速率極慢,作用顯著降低。溫度在10~15 ℃下,生成Al(OH)3絮團是無定形,松散不易沉降,影響絮凝效果。溫度對絮凝性能的影響可能是因為溫度升高有利于增強絮凝劑與絹紡脫膠廢水中的絲膠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絮凝效果;也可能溫度過高加劇了分子的熱運動,絮凝效果下降。

2.2.7 沉降時間對絮凝性能的影響
室溫下,調節pH值為6.5,加入10 g/L的PAC溶液,加入8 mL的2 ‰PAM溶液,200 r/min攪拌10 min,設定沉降時間為0.5、1、2、3、6、12 h,測定絮凝后上清液絲膠質量濃度和出水CODCr。由圖8可知,在2 h內,隨著沉降時間的增加,絮凝效果越好,進一步延長時間至12 h,CODCr去除率和絲膠去除率基本不再增加,對絮凝處理效果影響不大,說明在2 h內膠體微粒的絮凝已接近飽和。故選擇絮凝反應時間為2 h。

3 活性炭吸附處理
絹紡脫膠廢水經酸析和混凝處理后,絲膠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都明顯降低,但由于脫膠廢水中含有酸析法、混凝法難以去除的可溶性有機物,如精練劑、分散劑、洗滌劑、EDTA等,這些物質是導致CODCr值高的重要影響因素,也影響絲膠蛋白的去除,經酸析和混凝處理后的出水CODCr仍然達不到排放標準,為此還需進一步處理。

取經酸析和絮凝處理后的廢水(水樣CODCr為6 350 mg/L),每份50 mL,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充分攪拌,靜置24 h后測絲膠蛋白和CODCr質量濃度。由圖9可知,隨著活性炭用量的增加,CODCr的去除率逐漸增加,當活性炭用量在3 g時,CODCr的去除率達到93 %以上,而絲膠的去除率達到95 %,繼續增加活性炭用量,CODCr去除率增加,但影響不大,考慮成本和廢活性炭造成的二次污染,故實際生產中選擇3 g/50 mL即可。
4 結論
1)通過單因素分析試驗,酸析的最佳工藝條件為:室溫,pH3.5,60 r/min攪拌10 min,沉降時間3 h,CODCr去除率為35 %,絲膠去除率為36 %。
2)試驗結果表明,PAC和PAM復配對于絹紡脫膠廢水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絮凝劑,PAC和PAM復合絮凝劑最佳絮凝工藝條件為:室溫,pH6.5,絮凝劑PAC質量濃度為10 g/L,PAM投加量為8 mL,200 r/min攪拌10 min,沉降時間2 h,CODCr去除率為71 %,絲膠去除率為70 %。
3)絹紡脫膠廢水經酸析后再混凝和不經酸析直接混凝相比,可減少后續處理負擔,極大地降低了絮凝劑的加入量。經酸析分離、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綜合處理后,絲膠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都達到98 %以上,大幅降低了廢水中溶解的絲膠蛋白和CODCr,達到了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同時通過酸析和絮凝獲得的富含絲膠蛋白的粗蛋白沉淀,為精制絲膠蛋白提供
廉價的原料。
4)試驗結果發現,絲膠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并不等同,因為試樣取自某企業傳統的添加多種化學助劑的堿脫膠法廢水,廢水中不僅含有大量的絲膠還有精練劑、分散劑、洗滌劑等有機物,這些化學助劑也可能是影響CODCr和絲膠去除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為下一步探索不同脫膠方法及不同助劑對脫膠廢水CODCr的影響打下了基礎。
<<上一頁[1][2][3][4][5]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