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測試對象選取遼寧省某印染集團建設并運營的染整廢水集中處理工程,廢水處理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物化”工藝技術,其代表性主要表現在:
流域和地區的代表性:位于北方地區,地處遼河流域,是國家重點治理流域之一。
行業的代表性:廢水主要來自以棉、棉混紡染整為主的企業。
廢水處理方式的代表性:廢水處理方式為集中處理,處理水來自33家紡織染整企業,代表行業廢水處理的發展趨勢。
廢水處理工藝的代表性:廢水處理工藝為染整廢水處理的典型工藝,采用生化+物化兩級處理工藝。
2.廢水來源及處理工藝
處理廢水主要來33家紡織染整企業,其中印染企業20家(4家染布;12家漿染廢水量不大;4家染線),水洗企業13家。處理工程設計規模為40000m3/d,分為兩組,每組處理能力為20000m3/d。目前實際進水水量為20000m3/d左右,出水執行建廠設計標準,即《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92)Ⅰ級排放標準中規定的出水水質指標:CODCr≤100mg/L,BOD5≤25mg/L,色度≤40倍,懸浮物≤70mg/L,氨氮≤15mg/L,硫化物≤1.0mg/L。
各企業產生染整廢水,經過簡單預處理,達到進廠CODCr和pH控制要求后,進入集中廢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廢水首先進入中和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經過一次提升進入初沉池,經過二次提升進入水解酸化池,然后重力自流進入兼氧池,吹脫水解酸化過程中被還原硫化物,再進入好氧生化池,經二沉池泥水分離,經過絮凝沉淀去除廢水中生化處理無法去除CODCr和色度,處理水直接外排。廢水處理工藝見圖1。

調節池設置曝氣攪拌裝置,使進入廢水充分混合,同時避免進水懸浮物沉積,停留時間8.7h;水解酸化池可有效地防止生化過程中產生的污泥膨脹,緩沖進水水質和水量的沖擊負荷,同時使染整廢水中難降解有機物和發色基團解體、取代或分解,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停留時間16h;兼氧池主要是對厭氧出水進行預曝氣,并曝氣吹脫廢水中被還原硫酸鹽,解決還原性硫化物對生化系統影響,停留時間9.4h;曝氣池采用傳統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停留時間24.8h,可以使廢水中可生物降解物質徹底氧化分解;絮凝反應池投加脫色劑、陰離子聚丙烯酰胺和液體聚合硫酸鋁。
3.驗證測試結果分析
在2011年5月16日至6月30日期間現場記錄和測試了處理系統的工藝運行指標、污染物控制指標、二次污染指標以及經濟指標。
3.1工藝運行指標分析
在驗證測試期間,處理系統進水流量變化情況見圖2,廢水流量在10698~20286m3/d范圍波動,平均流量為15790m3/d,其中驗證第21天由于企業停產沒有廢水排放。調節池進水溫度為22.8~27.6℃。好氧池DO濃度維持在1.2~4.4mg/L之間,通過加大回流污泥量,控制污泥回流比在93%~138%之間,使處理系統污泥濃度維持在4311~5977mg/L,平均污泥濃度為4992mg/L。好氧池污泥指數SVI為164~233,平均SVI為195,污泥處于膨脹狀態,但在可以控制范圍,沒有影響到出水水質。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