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主要工藝單元設計參數
(1)集水池1和集水池2。用于調節pH、均質和均量.保證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負荷穩定;各設1座,池體規格為D2.25m×3.08m.停留時間為24h,材質采用PE(2)蒸發釜。設1座.有效容積為2500L,內鍋直徑為l400mm.夾套直徑為1500mm,高度為2m.停留時間為4.5h。材質使用搪玻璃;采用蒸汽加熱.溫度控制在100℃左右。
(3)冷卻釜。設1座,有效容積為500L,高度為1.78m.材質采用搪玻璃。
(4)汽提精餾塔。設l座.外形尺寸為D0.6m×15rn,材質采用搪玻璃。
(5)一級冷凝器和二級冷凝器。各設1座,有效冷凝面積均為l0m2,材質采用石墨。
(6)廢水冷卻器。設1座,有效冷卻面積為10m2.材質采用搪玻璃。
(7)Fenton試劑反應器。設l座。外形尺寸為D1 m × 2m.材質采用PE.水力停留時間為1h。
(8)絮凝沉淀池。設2座混凝反應槽和1座沉淀槽.每個反應槽外形尺寸為2m~0.8m×lm,停留時間為1h:PAC和PAM的投加量分別為120mg/L和10mg/L沉淀槽外形尺寸為2m×3m~3m,停留時間為5h:材質均采用Q235(玻璃鋼防腐)。
(9)水解酸化池。設1座,池體尺寸為2m×2m~3.4m.材質采用鋼砼結構,水力停留時間為30h。(10)接觸氧化池。設1座,外形尺寸為2m×1.6m~3.4m.水力停留時間為24h.材質采用鋼砼結構池內放置組合填料,占池體容積的45%。
(11)二沉池。設1座.外形尺寸為1.2m×lm×3in。
3調試與運行效果
3.1水解池和生物接觸氧化池調試
水解池和接觸氧化池的菌種取白化工廢水處理廠的剩余污泥.培養與馴化同步。將絮凝沉淀池出水打入水解酸化池和生物接觸氧化池至1/3池容.每24h投加一次營養液.悶曝數天.停曝數小時,補充適量污水。重復進行20d左右,開始連續少量進水,持續運行一段時間后.觀察出水水質情況當沉淀池出水較清澈時.增加進水量。每次增加15%左右。直至達到滿負荷。
3.2運行效果
該工程經調試后連續運行.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的監測結果表明該系統運行正常.處理效果穩定.水質監測平均值見表2。
運行費用主要包括動力費97.5元/m3、藥劑費34.6元/m3、人工費26元/m3、維修費10元/m3和折舊費12.5/m3,合計處理成本為180.6元,m3。
.jpg)
<<上一頁[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