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廢水一般采用單獨的物化或生化手段難以達到排放標準[1]。本工藝在原有生化處理設施的基礎上,對處理構筑物進行改造,采用有色水與無色水分開處理的方法,使無色水處理達到回用目的,有色水經深度處理并達標后排放。
1工程概況
1.1設計背景及思路
常州某印染廠位于新北區濱江工業區,是一家以棉織物染整為主的企業,月產量約90萬米,每日生活污水、生產廢水及化工廢水總計約1500~2000t。該廢水組分復雜,進水COD高(達1200~1500mg/L),色度大(達210倍);此外,二級處理水還需城市污水處理管網進一步處理,每月廢水量約45000t。其中,有色廢水占總量的1/3,無色廢水占總量的2/3。經過近一個月連續監測,實際廢水量遠超過原先設計的處理量,多種出水指標嚴重超標。在對該廢水進行試驗及工藝分析后,確定了較適合的處理工藝,即對管道走向進行清濁分流改造。將有色廢水與化工廢水混合收集,經格柵后進入調節池,在缺氧條件下進行處理(水解酸化階段),然后依次進入沉淀池、生物接觸氧化池及沉淀池(出水端投加少量FeSO4復合混凝劑),最后砂濾,達標后排放。對無色廢水另作設計處理,即廢水依次進入調節池、格柵、振篩、生物處理池及混凝沉淀池處理后回用。
1.2工藝流程改進分析
1.2.1原有色廢水處理流程
原有色廢水處理主要流程見圖1。
.jpg)
1.2.2新改進有色廢水處理流程及各構筑物作用
有色水處理部分新改進流程為擋板式水解酸化-接觸氧化-砂濾處理,其流程見圖2。
.jpg)
各構筑物作用:
(1)格柵 去除較大懸浮物、漂浮物和掉落的纖維。
(2)調節厭氧池 調節水質及水量,具有一定的廢水處理能力。
(3)擋板式水解酸化池 又稱折流式厭氧反應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如圖3所示,廢水通過厭氧菌水解胞外酶的作用,使長鏈小分子有機物和不溶性有機物水解為可溶性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減輕后續處理負荷[2]。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