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聚酯纖維的著色
聚酯熔體狀態下,通過在線添加色母粒混合著色生產成彩色化纖。
在聚酯熔體進入紡絲箱體之前,注入經干燥、熔融、過濾、計量后的改性原料,與聚酯熔體一起經高效靜態混合器充分均勻混合后,共同進入紡絲箱體進行紡絲。該技術及工藝是纖維生產通過在密封環境下,利用“源液著色”技術實現聚酯著色,使用色母粒滲入纖維內部的注射式著色,其生產出的各種環保彩纖,牢度度好、耐水洗、抗摩擦,令纖維按設定的顏色要求達到差別化的效果。
1.1.2聚酯彩纖與其他天然纖維的混配
聚酯彩纖根據紅、黃、藍三原色,通過兩種以上顏色混配出無限的色彩。以聚酯彩纖為主體,與原棉纖維(未染色纖維)或棉彩纖維混合配色、色紡、色織,改變織物成品的色彩,令不同纖維制成混紡交織物。
1.1.3聚酯彩纖的節能減排效果
(1)色紡前著色所用染料承受300~C以上高溫,紡紗過程無任何氣體和污水排放,染料利用率100%。
(2)按每噸纖維織物染色用水loo噸計,以年產10萬噸色紡產品,每年節水1000萬噸,節電10000萬度。
(3)聚酯彩纖生產通過添加一定配比色母粒和功能性母粒,使彩纖附加免燙、抗菌、芬香、導電、抗靜電、遠紅外、負離子等功能。從而規避了傳統染整生產的特殊后整理的廢氣排放。
1.2棉散纖維的染色
全棉針織服裝,以其良好的吸濕性、透氣性和穿著舒適性,日益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根據市場的需求、產品風格、生產成本、節能減排等要求,全棉針織品可在其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染色,如散纖維、棉條、紗線、織物、成衣染色等。而散纖維的染色令不同色彩的棉花按特定比例混合紡紗,可獲得絢麗多彩、風格獨特的100%彩色棉紗,增加紗線的附加值,最終改善了織物的品質,節能減排的工藝,有利生態環境,且降低生產成本。
1.2.1散纖維工藝流程
生產車間按工藝要求,將投染的棉花或棉網均勻裝入染籠,吊入散纖維染色機中,通過漂白或染色處理,將原棉加工成所需的漂白棉或色棉。
工藝流程:配棉→壓餅→裝缸→入染(前處理、染色、后整理)→脫水→烘棉→打色。
1.2.2前處理
(1)配棉、預開、裝棉、壓餅根據棉花成熟度、色澤、軋工質量,棉花品級分為7級,3級為品級標準級,用于棉散纖維染色的棉花應優于3級;棉花開包后,直接進入預開機進行染色原棉開松;開棉后直接落入自動壓棉機逐漸裝棉、壓夾成餅型(壓餅),準備吊入染色機中進行下道工序。
(2)染整用水漂白、染色和皂洗時必須使用軟水(15~50mg/L CaCO3)
(3)精練前處理將棉纖維中的天然雜質蒸取出來,提高棉纖維的毛細管效應,利于上染。
(4)漂白、增白的處理 對于白度要求和鮮艷品種精練后,還需漂白的處理;對于特別漂白的散棉品種還須進行增白處理。
前處理練漂應盡量規避采用堿氧工藝,實施生態清潔工藝。采用卜公茶皂素(Ⅰ)可進行無堿氧練漂工藝,采用卜公茶皂素(Ⅱ)型可進行增白練漂,減少綜合工藝成本,降低CODCr50%的排放量,且令纖維降強減少,纖維減量率降低。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