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程運行
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ExpandedGranularSludgeBed,EGSB)反應器的接種污泥主要來自于污水處理廠的厭氧脫水污泥。接種量為160噸,接種后測量罐內的污泥質量濃度(MLSS)約為20g/L。由于淀粉廢水的酸度較大,有機物含量較高,如果在Ic反應器啟動初期進水濃度過高,將對產甲烷菌產生抑制,不利于反應器的快速啟動,因此在EGSB反應器內循環形成之前應采用較低的進水濃度進水。采用將反應器進水與出水或清水以l:1的體積比稀釋至COD的質量濃度為3500nlg/L左右,稀釋后pH在4:5~5.0之間。為提高反應器內的pH值,加快啟動的進程,可在進水中加入NHHCO,將pH值調至5.06.0。反應器初始進水有機進水負荷COD為750kg/L,出水COD的質量濃度為500mg/L左右,15d后降低到300mg·/L,去除率高達90%。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后可逐步增加進水負荷直至到設計有機負荷。在啟動一定時間,當反應器內循環形成后,由于內循環對pH的緩沖作用,將不再在進水加入NHHCO調節pH。
在反應器啟動過程中,每天測定反應器出水COD及其去除率、揮發性脂肪酸(VFA)、pH等指標,并定期測定反應器內污泥濃度,觀察污泥形態變化。當COD去除率大于80%,VFA的質量濃度小于400mg/L,pH高于6.60,產氣量正常時可認為反應器運行正常。當監測指標超標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CASS工藝的啟動過程為:首次加入厭氧出水后,加入部分清水將水位調至最大,開始進行曝氣。曝氣和沉淀交替進行,即曝氣2h后沉淀2h,然后再曝氣2h沉淀2h。定期去樣測定COD,當COD去除率達到80%以上時即可排水,2d為一個周期,培養約3周后,改為1d一個周期。如此培養20d后,污泥呈現土黃色,沉淀后上層清液為黃綠色,表明活性污泥已經培養成功。
4.1運行效果
調試運行成功后,對各處理單元進行連續10d每天取樣2次的定期監測。各處理單元的處理效果見表4。
.jpg)
5.問題及討論
(1)EGSB反應器設計進水水溫為35qC左右,由于淀粉廢水水量較大且水溫較低,因此當水溫低于設計水溫是應進行加熱使其達到設計水溫方可進水,并在運行過程中將水溫逐步增高到43~45℃,即在傳統認為的高溫厭氧區與中溫厭氧區之間。運行實踐證明,EGSB反應器的處理效率與沼氣產率都比中溫的時候高。分析認為在厭氧微生物中存在一個從中溫到
高溫的連續菌種鏈,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適應45℃的厭氧菌群成了優勢菌。(2)在EGSB反應啟動過程中采用間歇脈沖式進水方式。一方面這種進水方式增加了反應區的升流速度,
改善了傳質效率。另一方面均勻的分布有機負荷,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
6.工程效益
6.1環境效益
本工程建成之后每年去除COD高達2500噸.大大減輕了水體污染,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同時也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6.2經濟效益
工程總投資753.63萬元。工程建成后沼氣利用獲得的經濟效益為8O萬元,運行費主要包括燃料費、人工費、電費、折舊費、維修費等。處理成本1.1元/m3(水)。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