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印染工業的發展,其生產廢水已成為當前最主要的水體污染源之一。印染廢水色度大;有機物濃度高,組分復雜;難生物降解物質多;含有大量的無機鹽、硫化物等,屬于難處理的工業廢水。近幾年,我國印染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局面,在全球的產能份額持續上升,我國己經成為世界印染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國家。紡織印染行業是我國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但也是水資源消耗最大、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行業之一。根據《中國環境統計年報》,2005年紡織行業廢水排放量為18.1億t,在各工業行業中居第5位,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為31.9萬t,在各工業行業居第4位。對我國水環境產生的壓力不容小覷。
當今印染廢水處理多采用物化和常規生物處理工藝。然而這些方法在運行和效率上存在較多的問題,對印染廢水中有機物的降解作用非常有限,所以用于印染廢水的處理效果不理想。目前已報道了一些能有效降解染料的細菌、真菌種類,篩選到的染料脫色菌中細菌常常是對某一特定結構染料具有脫色能力,對于染料種類繁多且變化頻繁的染料廢水,細菌的脫色降解能力仍顯不夠。篩選到的染料脫色真菌由于對底物的降解具有廣譜性,它對染料脫色降解表現出的獨特機理,引起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從而開展了大量有關真菌脫色降解染料的研究。
1 真菌對染料的脫色
1.1 染料脫色真菌種類 1980年,Eaton D報道了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ososporium和Tinctopotia sp.對含木質素的紙漿和造紙廢水的生物脫色,從而開展了真菌對包括染料在內的復雜有機物的生物脫色降解的研究,并發現真菌能對許多傳統上認為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有很好的降解效果。隨著研究的深入,新的染料脫色降解真菌不斷被報道,并且對篩選到的染料脫色真菌在脫色降解染料的機理、效果等方面做了相應的研究。
1.2 真菌脫色降解染料機理 真菌對染料脫色降解一般分兩個過程,菌絲首先吸附染料,然后對吸附染料進行生物降解。不同真菌對染料水中染料的去除轉化程度不同,有些真菌對染料只有吸附能力,不對吸附染料脫色降解。有學者提出可以將具有強吸附作用的真菌作微生物絮凝劑去除染料廢水中的染料。李蒙英等用Penicillium sp.B菌絲處理100mg/L橙KN-5R、艷藍KN-R、艷紫KN-B水溶液1h,通過吸附,染料去除率可達73.0%~96.0%,吸附在菌絲上的染料最早在第4d 完全脫色降解,并且可對再次加入的染料脫色降解,具有連續脫色降解染料的能力。真菌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維持對染料的脫色能力,對染料的快速吸附和連續脫色的作用過程在染料廢水處理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1.3 真菌脫色降解后產物 真菌對各種染料脫色降解的反應過程還不完全清楚,但染料分子的降解可以通過礦化程度真實地表現出來,Andrzej Paszczynski測定了P.chrysospo-rium對人工合成的5種14C標記偶氮染料的礦化,菌體與染料共培養21 d產生17.2%~34.8%的14CO2,染料取代基團對染料的降解沒有顯著影響。Jack T.Spadaro測定的P.chrysosporium對7種人工合成偶氮染料的礦化速度則較快,染料加入培養基12 d,礦化率達23.1%~48.1%,研究發現,苯環上有羥基、氨基、乙酰氨基、硝基取代基團的染料分子比沒有取代基團的染料礦化率高。通過真菌的降解作用,有毒有害、不屬于生物圈天然物質的染料分子被降解成自然界大量存在的CO2和H2O2.
2研究方法
2.1 材料 75.0%乙醇,六水合硫酸亞鐵銨,重鉻酸鉀,硫酸亞鐵,鄰啡羅啉,濃硫酸,硫酸汞,硫酸銀等。
2.2 真菌培養 真菌培養包括了對真菌篩選培養、分離純化和馴化。首先在紹興市大灣印染有限公司公司污水處理站處取活性污泥,將其用PDA培養基(見表1)進行培養(30℃生物培養箱條件下)。將培養好的真菌放入含有20.0%印染廢水(滅菌后)的PDA培養基,對菌種劃線分離、純化。得到5個菌種分別標號A1、A2、A3、A4、A5,然后分別將其接種到含有20.0%、40.0%、60.0%、80.0%的印染廢水的PDA培養基中進行馴化。最后根據真菌生長情況,選出這5個菌種中每個生長比較好的1個,分別標號B1、B2、B3、B4、B5。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