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EF/N (2)
式中:I—消費項目的類型
EF—總的生態足跡(hm2)
ef—人均生態足跡(hm2/cap)
——
ri——均衡因子
Ci—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消費量(t)
Yi—生物生產性土地生產第i種消費項目的全球年均
產量(t/hm2)
Pi—年生產量
Ii—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進口量
Ei—第i種消費項目的年出口量
N—人口總數
式(1)中j=1,2,…,6分別代表化石能源用地、可耕地、牧草地、森林、建筑用地、水域。
生態足跡理論認為,人類所有的消費,理論上都可以折算成相應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
由于生態足跡概念比較具體、形象,核算方法簡便易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水生態足跡(Water Ecoloocal Footpirnt)則是其中非常重要和敏感的類型。關于從生態足跡角度出發評價水資源消耗,目前有兩種途徑[5]:一是將水資源相關消耗折算成水域面積(hm2),稱之為水生態足跡(Water Ecolocal Footprint);另一種是將水資源相關消耗折算為水資源量(m3),又稱之為水足跡(Water Footpirnt),這是Hoekstra[6]于2002年提出的水資源領域的重要概念。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2008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中首次引入這一概念。該概念的提出,補充了生態足跡分析的不足。原生態足跡沒有把自然系統提供資源、消納廢棄物的功能描述完全,忽視了水資源的估算等[7],這對人們重新認識水資源,尤其是對水資源消耗量較大的工業,如印染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水足跡概念、核算方法及研究現狀
2.1水足跡概念
水足跡概念是在生態足跡概念基礎上產生的,即任何已知人口(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區域或全球)在一定時間內消費的所有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形象地說,就是水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踏過的腳印。這里所指的產品和服務包含人類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各種日用品,生活用水及環境用水[8]。水足跡概念是一個與消費相關的新鮮水使用指標,它不僅包括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直接用水,還包括間接用水,可以看作是新鮮水資源占有的綜合指標。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