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的迅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各種污染物越來越多,而人類的改造活動又造成了自然界生態循環系統的破壞,由此污染物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日趨嚴重。
現代自然科學的事實證明一切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事物,都是出于循環往復的動態平衡中。而萬物叢生之時,文明是綠色的。
工業化進程中,大規模的改造工程讓無數的河道、邊坡、道路穿上了鋼筋、水泥、混凝土做成的盔甲。然而有媒體報道,我國每年平均有20個天然湖泊消亡。由此可見,針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生態修復與治理工作,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共同課題。
1.水是生命之源
社會經濟在快速膨脹,致使用水量劇增。然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硬性防護阻斷了河水與地下水的自由交換,湖泊來水量減少,導致地下水缺乏,水位下降,面積縮小和水質下降,致使一些湖泊消失,河道干涸。同時硬化的防護使湖泊基本喪失了原有的調蓄功能,造成水旱災害面積呈逐年增長。
硬性防護的劣勢顯而易見。硬質河岸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快了水流速度,無形中增強了水流的破壞力;同時也致使地表徑流調蓄出現困難,水源過快地流進大海,拜拜地流失、浪費。以臺灣河道治理為例,大規模的剛性防護前,雨水流入大海大約5-6個小時,而在城市化的今天,只需要短短的1-2小時。
2.綠色是生態基礎
硬化的堤岸嚴絲合縫,使植物不能順利生長,缺乏綠化;水泥等釋放有害物質,水溫升高,富營養化等因素致使水體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生態失衡。
而對于荒漠化來講,沒有水的留存意味著綠色,以至生命的缺失。創建綠色,實現生命之源是根本所在。
水和綠色是生命之源。現實教訓中我們認識到:防護不能只考慮結構的安全,眼前的利益;它同樣肩負著生態的平衡,環境的永續,體現人類社會和諧多贏的可持續發展。
以生態環保材料和科學穩定工法為基礎構建的金字塔柔性生態防護技術,正是基于防護與生態的雙重考量,集節能減排、生態環保和工程綠化為一體的新型護坡綠化技術。
3.金字塔柔性生態防護系統介紹
一、技術原理
金字塔柔性生態防護技術是以土力學朗肯理論和莫爾.庫侖理論發展的加筋土理論基本原理為基礎。
金字塔柔性生態防護技術采用抗老化(抗UV)、耐酸堿、無毒不降解以至抗凍融的聚丙烯(PP)合成材料,借鑒力學穩定的三角結構原理,輔以標準連接扣、粘合劑等組件,形成透水不透土、對植物友善的新型軟體防護。
.jpg)
.jpg)
(依據美國 ASTM G154-06 和 ISO 105-A02 檢測標準,金字塔綠色生態袋在光照 500 小時條件下,最大拉力變化率達到 96%以上。)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