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工藝流程說明
為避免廢水中可能存在的纖維雜質物體進入后續處理和管道系統,防止后續處理單元的沉積和堵塞,在廢水進口處設置撈毛機。廢水經過撈毛機后進入曝氣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的調節,同時可去除部分硫化染料。經調節后的廢水進入一級物化處理系統,主要去除廢水中懸浮物和部分有機污染物。廢水經一級物化處理后進入生化處理系統,廢水生物處理采用厭氧水解酸化與生物接觸氧化法相結合的工藝形式。通過厭氧水解酸化階段可以使部分難降解和高分子的有機物進行水解酸化,分解成可降解及小分子物質,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好氧生物處理主要去除廢水中可以降解的有機物以及部分色度。生化系統出水再進入二級物化處理,主要去除色度以及剩余難降解的有機物,該級物化法采用混凝沉淀工藝。由于印染廢水中的色度很難處理,因此再二級物化處理后再加一道脫色處理,對系統作最終把關處理,以保證最終出水達到排放標準的要求。
3. 主要各構筑物及設備
3.1 撈毛機水池
格柵井尺寸8.0×4.0×2.0m,共設三臺撈毛機,型號為SY-1500。人工定期清理柵渣。
3.2 調節池
調節池水力停留時間HRT=9.6h,池子尺寸25×12×5m,最大有效水深4m。調節池內設置大氣泡空氣攪拌系統,攪拌空氣量不小于600m3/h。調節池內同時設有二臺潛水提升泵,一用一備,單泵流量為125m3/h,水泵的開停由自控系統根據水位自動控制。
3.3 混凝反應沉淀池
混凝反應池和初沉池合建,其中混凝反應池尺寸4.5×3.0×3.0m,分成兩格,內設立式葉輪攪拌裝置。
初沉池采用斜管沉淀池,其具有水力負荷高,沉淀效果好的特點。設計水力負荷為1.04m3/m2.h,整個池子平面尺寸10×12×5.3m,分兩格。每格斜管沉淀池設兩個泥斗,泥斗斜壁角度采用55o,定期手動排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