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進水有機物濃度,mg/L;
Le—出水有機物濃度,mg/L。
公式可改寫成:O2/[Q(La- Le)]=a’+b’XvV/[Q(La- Le)]= a’+b’/N’。
式中:O2/Q(La- Le)——去除每公斤COD所需氧量;
Ns’—污泥負荷率,kg[BOD5]/(kg[MLSS]·d)。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污泥對氧的攝取能力一定即a’、b’一定時,當污泥負荷率低時,去除每公斤COD的需氧量就多,這是由于合成后的污泥量自身氧化比較多,較多的污泥本身呼吸需要較多的氧量。為此,本試驗進行了兩種工藝的活性污泥對氧的利用率比較。以Qair/Q(La- Le)表示去除每毫克COD所供的空氣量,式中Qair表示每批提供的空氣量(L/批),Q表示每批處理的廢水量(L/批),(La- Le)表示每升水中去除的COD量(mg/L),以去除每毫克COD所供的空氣量為縱坐標,以SBR反應器內的溶解氧濃度為橫坐標,繪出如圖4所示的曲線。
由圖4可見,SBR法相關直線的截距高于內電解-SBR法,這表明,當保持反應器內相同的溶解氧時,去除每毫克COD,組合工藝所需的供氣量小于SBR法的供氣量,也就是就,由于兩種污泥的結構和性能不同,而導致a’,b’值不同,組合工藝中的生物鐵污泥對氧的攝取能力或利用率要優于SBR法的污泥,盡管其中的污泥濃度是SBR的2倍多,COD去除率要比單獨SBR法高出20%多,但對供氧的需求并不比單獨SBR法多,這一點對好氧生物處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4 結論
①對比試驗表明,內電解-SBR工藝處理印染廢水效果優于單獨的SBR法,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別達到85%和90%左右,內電解明顯強化了SBR生化工藝的效果。
②廢水經內電解處理后,提高了可生化性,而且內電解出水中的鐵離子在生化反應池內,由于pH值的升高及曝氣后生成的Fe(OH)3絮體與菌膠團有機結合后生成了比重較大、結構呈團粒狀、沉降性能優良的生物鐵絮體,使得反應器內能保持較高的污泥濃度,由于生物鐵污泥吸附能力強,它富集了較多的微生物及有機物,有利于各種難降解有機物的分解。
③盡管組合工藝中的污泥濃度是SBR法的2倍,COD去除率比SBR法高出20%,但對氧氣的需求并不比單獨SBR法多,這證明組合工藝中強化的活性污泥對氧的利用率優于單獨的SBR法。
<<上一頁[1][2][3][4][5]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