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f)
1.3實驗方法
實驗流程如圖2所示.
.gif)
實驗裝置主要由高壓電源和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反應器組成.反應器放置在磁力恒溫攪拌器上,其間用厚度10mm有機玻璃平板隔開,防止系統漏電.反應器上部開口用硅橡膠塞密封,并預留3個開孔,分別設置進氣管、出氣孔和陽極連接線.一定流量的穩定壓縮空氣由進氣管進入反應器,出口氣體分布器設置在液面下.出氣孔上端連接雙層玻璃冷凝管,冷凝在等離子體放電過程中產生的水蒸氣,并回流到反應器,以免影響水質分析結果.
為保證實驗用廢水原樣統一性,采用活性紅染料直接配制.將50mL染料廢水加入反應器中,通入壓縮空氣并磁力攪拌.在室溫條件下接通電源(頻率60Hz),分別調節放電電壓、放電時間、電極間距等試驗參數,以及染料廢水初始濃度.分別采用重鉻酸鉀法(GB11914-89)[13]和722光柵分光光度計測定廢水處理前后COD和吸光度,COD去除率=(COD0-COD)/COD0×100%;其中:COD0為未處理前原水COD值,COD為處理后水的COD值.脫色率=(A0-A)/A0×100%;其中:A0為未處理前原水吸光度,A為處理后水的吸光度.
2·結果與討論
2.1絮凝劑及加入順序影響
取初始濃度200mg(固體染料粉末)/L(水)(CODCr初始值572,下同)溶液50mL、放電間距8mm、空氣流量16L/h,輸入電壓40kV,放電時間15~30min,分別在放電前、后樣品中加入絮凝劑PAC(先配制成濃度20%PAC溶液,該溶液加入量為廢水體積5%,下同),快速攪拌后再緩慢攪拌,靜止1h分層,取上清液測試并計算不同實驗條件下(廢水不加絮凝劑僅放電、廢水放電前加絮凝劑、廢水放電后加絮凝劑)放電時間和溶液脫色率以及COD去除率關系見圖3.
.gif)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