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實驗條件
測試儀器的工作條件是:環境溫度為 20±5oC,溫度變化速度不超過±1oC/小時;環境濕度為30~85%。經編生產車間環境溫度為23oC左右,濕度在65%左右,完全滿足儀器所要求的工作條件。選用德國Karl Mayer公司生產的KS4-1型特里科經編機。該機器送經采用FAG機械式積極送經機構,鏈塊橫移。采用50dtex 36f錦綸原料,編織反向經絨平組織,織物縱密20cpc(rack/cm),梳櫛滿穿配置。傳感器采用一固定裝置固定在機器上,實驗前先對儀器預熱30分鐘并調零,測試時選擇前梳20根紗線穿過傳感器的梁。
3.2 成圈過程中紗線張力的變化
測試前梳在慢車( 14rpm,周期為4.29s,送經量為1625mm/rack)時,一個成圈過程中的張力變化情況,圖4所示為一個周期。放大增益為2000×16,采樣頻率為10000.00Hz。圖示為經信號處理后所得,將經標定后的數據文件乘以一常數5,換算為以厘牛(cN)為單位的單紗張力。
實測表明,在成圈過程中,經紗張力出現三次明顯的波峰。
第一次波峰出現在主軸轉角為 185o時,此時的張力峰值是成圈過程中的最大張力。導紗針擺到針前極限位置進行針前墊紗時,紗線的延伸量最大,紗線張力也最大 。
第二次波峰出現在主軸轉角為240o時,此時導紗針擺到針背的極限位置,槽針迅速下降,紗線滑入針鉤,舊線圈被張緊 。從機器上可以看出張力桿出現明顯的跳動。
第三次波峰出現在脫圈階段 主軸轉角 315 o~360o附近,此時織針運動到最低位置,紗線被張緊,以完成套圈、脫圈、成圈 等工藝過程 [4] 。槽針和針芯繼續下降,紗線張力逐漸增大,并在360o時達到脫圈階段的極大值。由圖可以看出,在此波峰處有兩次明顯的張力極小值。一次出現在 針口閉合階段,新線圈與導紗針之間的紗線擱在沉降片片鼻上,當沉降片運動到機后極限位置,紗線滑落導致紗線張力突然下降。另一次出現在舊線圈達到最高位置時。針口封閉后沉降片開始從機后向機前挺出,放松對舊線圈的握持,同時利用它的片腹斜面不斷將舊線圈上抬,張力逐漸減小,當沉降片到達機前最前位置,舊線圈上抬到達最高位置時出現 極小張力。
3.3紗線張力與送經量的關系
在機械式送經經編機上可采用改變送經變換齒輪來調整送經量,以滿足經編織物不同的工藝要求。在 KS4型特里科經編機上生產反向 經平絨組織 ,縱密20橫列/cm,車速為521rpm,改變送經變換齒輪,測試前梳經平組織的經紗在不同送經量下的動態張力。
圖 5所示為不同送經量時紗線張力變化情況,1為極大值,2為極小值。1625mm/rack和1879mm/rack分別為該上機條件下送經量最小值和最大值,為由圖中可以看出,隨著送經量的增大,紗線張力基本呈下降趨勢,并且在最小送經量1625mm/rack到1630mm/rack時變化顯著。因為在采用最小送經量時,紗線在整個編織過程中處于張緊狀態,使編織元件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編織元件對紗線的摩擦力、牽拉力也很大。此時送經量的略微改變都對經紗張力產生很大影響。
在不改變織物牽拉速度的情況下,當送經量增大到 1879mm/rack時,在整個成圈過程中經紗片幾乎呈松弛狀態,張力桿基本失去了張力補償作用,若繼續增大送經量將無法正常成圈。因為對于成圈過程而言,保持一定的張力是必須的,松弛的紗線不能正確地墊紗 [1] 。此時在成圈或脫圈階段紗線不能平穩滑動,有突然松弛和張緊之勢,因此較1820mm/rack送經量下紗線張力的極大值會略有增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