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10年中國規模以上印染企業印染布產量為601.65億米,加上未直接統計的小型印染廠,全年印染產量合計約650億米。按平均每100米印染織物耗水2.5噸計,2010年全國印染耗水量約為16億噸,相當于155個杭州西湖的水量(杭州西湖水量約1030萬噸)。這么多印染加工后的污水處理到一級排放標準的費用或排到污水處理公司的排放費用約48億元(以3元/噸計)。印染企業要想達到這個標準,必須進行預處理,而全程COD控制的染整新技術開發與應用將是印染行業污水控制的發展方向。
在人工成本、能源成本、染化料助劑成本不斷上升的同時,各地政府不斷出臺新的政策限制污水排放,鼓勵深度處理回用,如浙江紹興市規定從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納管排放污水COD值小于500mg/l的標準。印染企業要想達到這個標準,必須進行預處理,而全程COD控制的染整新技術開發與應用將是印染行業污水控制的發展方向。
2 低COD前處理技術的應用
染化料助劑是印染污水COD的重要來源,特別是含漿料較多的梭織布印染。傳統工藝前處理所用到的精煉劑、滲透劑、洗滌劑等多是石油化工合成的高分子有機物表面活性劑,這些表面活性劑本身具有較高的COD,在前處理加工中一般不參與化學反應,極少被織物吸收,大都保留在殘液里,直接增加了污水的COD。相對于有機表面活性劑來說,生物酶退漿和煮煉工藝幾乎不會帶來額外的COD,目前淀粉酶和果膠酶已經廣泛應用,不但能夠節約能源,而且有助于緩解污水COD壓力。
杭州綠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套特白氧漂助劑,以天然無機材料為主要成分,幾乎無COD。其最大的特點是在高濃雙氧水和燒堿的條件下保護纖維強力,使雙氧水能夠穩定高效地分解,因而可以達到亞漂般的白度。在亞麻粗紗和苧麻散纖上應用,替代了不環保的亞漂和氯漂工藝,不但降低了污水COD,而且能夠避免鹵素對污水處理中的厭氧細菌和耗氧細菌的毒害。該工藝同樣適用于棉等纖維素纖維的浸漬法前處理工藝,并已在棉梭織布冷堆氧漂工藝上得到認可。在濕強較差的人棉、竹粘纖維上應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白度。
3 低COD染色技術的應用
染色工序也是污水COD的主要來源,原因是染料的上染率無法達到100%,特別是用于纖維素纖維染色的活性染料、硫化染料等,40%以上會殘留在污水里。而傳統的勻染劑、pH調節劑和皂洗劑也會帶來較多的COD。入選《第四批中國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先進技術推薦目錄》的“滌綸堿性染色技術”是一項值得借鑒的工藝。該項技術省去了常規工藝中的退漿工序和前處理除油工序,替代了COD值較高的常規勻染劑和醋酸,分散染料的上染率也有所提升,因而滌綸染色污水COD可以降低約50%。該技術用于滌棉混紡織物浸染也可以省去前處理煮漂工序,對染色污水COD的控制又是一大貢獻。
在分散染料染后清洗和活性染料染后皂洗方面,采用以天然無機材料為主要成分的超低COD皂洗劑,可以替代保險粉等還原清洗劑和表面活性劑類活性染料皂洗劑,更可以實現滌棉一浴皂洗,并能在較低的溫度下(75℃)完成皂洗,節約能源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染色污水COD。以下是兩個滌棉一浴低溫皂洗應用結果。
表1:浙江通益滌棉梭織布一浴低溫皂洗
.jpg)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