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1可知,隨著m(PAC):m(改性硅藻土)的增大。脫色率隨之增加。當比值超過5時,脫色率增幅并不明顯.比值達到10左右時,脫色率有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改性硅藻土主要起助凝劑的作用,當其在復合絮凝劑中所占比例較大時.發揮絮凝作用的PAC的量不足.且硅藻土吸附容量較小.導致絮凝和吸附作用均不充分.脫色率不高.實驗中觀察到硅藻土顆粒單獨于絮體先行沉降下來.污泥體積較小。隨著m(PAC):m(改性硅藻土)的提高,混凝、助凝以及吸附聯合作用效果得到提高。進一步增加PAC的比例時.硅藻土的吸附助凝作用被削弱.脫色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都有下降趨勢。實驗結果表明,m(PAC):m(改性硅藻土)在5:1附近對活性艷紅脫色效果最好.下述實驗中復合絮凝劑均采用該配比。
2.3復合絮凝劑投加量的影響
將不同質量的復合絮凝劑分別投加到200mL質量濃度為100mg/L、pH約為9.7的活性艷紅溶液中.以50r/min的速度攪拌15min,靜置1h后取上清液測其濃度。復合絮凝劑投加量對處理效果的影響見圖2
.png)
由圖2可知.隨著復合絮凝劑投加量的增加.脫色率隨之上升。當復合絮凝劑投加質量達到0.5g時,脫色率接近100%,進一步增大投加量.脫色率沒有明顯變化,當投加質量增加到lg以上時.脫色率明顯下降這是因為聚合氯化鋁水解產物主要為Al(Ⅲ)多羥基絡合物.可通過電中和使污染物顆粒或膠體雙電層壓縮、(電位降低從而迅速脫穩。最終發生凝聚并沉降下來。如果加人過量的聚合氯化鋁,則污染物顆粒吸附過多的反離子.使所帶電荷變號.相互排斥,產生再穩現象。綜合考慮.合適的復合絮凝劑投加質量濃度為2.5g,L,下述實驗均采用該投加量。
2.4PH的影響
將0.5g復合絮凝劑投加到200mL質量濃度為100mg/L、不同pH的活性艷紅溶液中。以50r/min的速度攪拌l5min.靜置1h后取上清液測其濃度pH對處理效果的影響見圖3。由圖3可知,pH<8時絮凝過程非常緩慢,隨pH的增大,絮凝過程加快,絮體增大,脫色率隨之增大,當pH在l0左右時.脫色效果最好.進一步增大pH。脫色率呈下降趨勢。聚合氯化鋁水解產物有單體[Al3+、AI(OH)2+、AI(OH)2+]、二聚體[A12(OH)2+]、聚十三鋁[AlO4Al12(OH)24(H2O)127+]和高聚鋁,而Al13是最佳絮凝凝聚形態[5]水解產物存在形式和表面所帶電荷受pH影響較大。在酸性條件下.Al(Ⅲ)多羥基絡合物向單體Al3+形式轉變.表面帶正電荷,而在較強堿性條件下,其向A1(OH)4-形式轉變,表面帶負電荷.因此絮凝形態分布及表面荷電性質有一個最佳pH平衡點。本實驗條件下,較適宜的pH范圍為9~11。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