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二并我們兼顧混紡比例與導電纖維的正常牽伸采取了:3C+1并①的混合方式,為了保持供應平衡,我們提高了二并車速。經(jīng)二并后的纖維條已被牽伸開,并且含棉的比例也較高,三并、四并羅拉隔距采取14×23mm。經(jīng)混三并的條子其導電纖維即可達到要求含量,混四并主要作用就是進一步混合均勻,紡制的熟條一般以觀察不到明顯的導電纖維為宜,如明顯處較多,可再過一道并條加以混合均勻。
3.3 粗紗工藝計
為紡制出高質量符合要求的粗紗,我們選擇在FA423A新型粗紗機上紡制,在皮輥、加壓、牽伸等關鍵工藝參數(shù)上進行了優(yōu)選,由于導電纖維含量較低,其回潮率忽略不計,按紡純棉品種控制即可。
表2 粗紗工序主要工藝參數(shù)
3.4 細紗工藝措施
細紗選用“小后區(qū)牽伸、大后區(qū)隔距、中加壓”的工藝原則,該紗為織布用緯紗,所以要控制好條干和捻度,同時防止紡紗過程中出“硬頭”。
表3 細紗主要工藝參數(shù)
3.5 絡筒工藝
3.5.1 絡筒工序,要保證槽筒通道光潔,并采用較低的絡紗速度,以減少飛花和毛羽的增加。
3.5.2 由于導電纖維具有導電性,所以該品種不能采用電容式電子清紗器,應采用光電式電子清紗裝置或清紗板裝置,清除有害紗疵。
4、C/導電纖維 99.4/0.6 58.3品種成紗質量指標
5、結束語
5.1 由于導電纖維的導電性,并條、粗紗、細紗、筒紗不允許做電容式條干試驗,以免損傷儀器。
5.2 導電纖維性能獨特,從生產(chǎn)實踐過程來看,其工藝的重中之重在并條工序,應打破常規(guī)紡紗工藝設計思路,大膽償試,要降低車速,減少纏皮輥,纏羅拉現(xiàn)象,合理選擇工藝參數(shù)。在國外該纖維已被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家紡等領域,其市場前景廣闊,應不斷加強導電纖維混紡產(chǎn)品的開發(fā)和探索。
參考文獻:
屠珍雪、項霞萍等.導濕滌綸纖維紡紗實踐〔J〕.棉紡織技術,2005;39(8):39~41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