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色率測定用722型分光光度計分別測定脫色前后脫色液的吸光度,按下式計算脫色率:脫色率=(1-nAimAo)×100%式中Ai為脫色后脫色液稀釋n倍后的吸光度;Ao為脫色前脫色液稀釋m倍后的吸光度。
最佳工藝條件的選擇陽離子改性劑CMA濃度的確定按第1.2節脫色工藝,固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質量濃度5g/L,改變陽離子改性劑CMA濃度,在脫色溫度為90℃下脫色60min,測定脫色率,結果。
由可看出,陽離子改性劑CMA濃度對脫色率的影響非常大。當不加纖維陽離子改性劑CMA時,陰離子型普拉艷藍RAW對塑料沒有親和力,不能用塑料將其從水溶液脫除,而當纖維陽離子改性劑CMA質量濃度增高時,脫色率顯著提高,當增高到11.2g/L時,脫色率達到最高(94.2%),再繼續增高,脫色率反而有所下降。這是由于陰離子染料與陽離子改性劑CMA所形成的非離子色淀對疏水性塑料有較大的范德華力,有利于脫色,但陽離子改性劑CMA濃度過高時,這種非離子色淀體積增大,沉淀在脫色液中,不利于脫色。故確定纖維陽離子改性劑CMA質量濃度為11.2g/L.
陽離子改性劑CMA濃度與脫色率的關系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濃度的確定按第1.節脫色工藝,固定纖維陽離子改性劑CMA質量濃度11.2g/L,改變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濃度,在脫色溫度為90℃下脫色60min,測定脫色率,結果。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濃度與脫色率的關系由可看出,隨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濃度增高,脫色率逐漸提高,當其質量濃度為3g/L時,脫色率達到最高(97.1%),繼續增高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濃度,脫色率反而下降。這表明,適當濃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有利于陰離子染料與陽離子改性劑CMA所形成的非離子色淀在脫色浴中很好地分散,從而提高脫色率,但當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質量濃度大于3g/L時,其對色淀增溶作用增大,色淀親水能力增大,對疏水性塑料的親和力下降,不利于脫色。因此,確定十二烷
脫色溫度的確定按第1.2節脫色工藝,固定纖維陽離子改性劑CMA質量濃度11.2g/h,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質量濃度3g/L,在不同溫度下脫色60min,測定脫色率,結果。脫色溫度與脫色率的關系由可看出,在相同的脫色時間下,脫色溫度為70℃時脫色率最高,脫色溫度過低、過高對脫色都不利。這是因為陰離子染料與陽離子改性劑CMA形成的非離子色淀被吸附到塑料上需要一定動能,脫色溫度不能太低,又因為色淀吸附為放熱反應,脫色溫度太高時解吸嚴重,反而不利于脫色。因此,脫色溫度確定為70℃。
氯化鈉濃度對脫色率的影響按最佳脫色工藝,并加不同濃度的氯化鈉,對普拉艷藍RAW溶液脫色40min,測定脫色率,結果見。氯化鈉濃度對脫色率的影響氯化鈉質量濃度/(gL-1)0246脫色率/%95.095.697.792.8脫色液中加入的陽離子助劑為陽離子無甲醛固色劑C-5056g/L.
可看出,隨脫色液中氯化鈉濃度增高(0~4g/L),脫色率變化不大。因此,脫色液中氯化鈉濃度不太高時,對脫色效果無不良影響。其他染色助劑濃度對脫色率的影響按最佳脫色工藝,并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土爾其紅油和滲透劑JFC,對普拉艷藍RAW溶液脫色40min,測定脫色率。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