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A/O工藝中只有色度的處理效果不理想。 經前期研究發現,該企業A/O工藝中印染廢水中含 有大量結構復雜的有機物,主要是以芳烴和雜環類 化合物為母體的不飽和有機物;經水解酸化池厭氧 處理后,其主要有機物分子的共軛鍵數目減少且共 軛鏈變短,分子量變小,所以印染廢水的色度就降低 了。但厭氧段處理過的物質在好氧段重新出現,出 水色度提高。
2.2.2 污泥脫氫酶活性監測結果
A/O工藝中的污泥活性非常關鍵。分別在2008年5月22日、6月5日、6月19日、7月3日、 月17日對水解酸化池、曝氣池的5個采樣點污泥的 脫氫酶活性(以每小時每升活性污泥生成的TF質量 計)進行了測定,重復3次,取平均值,結果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水解酸化池中的污泥脫氫酶 活性總體上比曝氣池中的污泥強。這也符合了水解 酸化池的COD去除率比曝氣池高的監測結果。所 以,從污泥脫氫酶活性就可以反映污泥的處理能力, 脫氫酶活性與COD去除率是正比關系。同時,在 監測的3個月中,水解酸化池和曝氣池中的污泥脫 氫酶活性較穩定,且抗沖擊能力較強,這也是整個工 藝處理效果好的原因之一。
2.2.3 污泥中微生物的培養結果
水解酸化池中加入了適量的曝氣,這樣可使污 水與池底的污泥充分混合,然而加入曝氣后的水解 酸化池中的污泥不再是嚴格的厭氧微生物。而從水 解酸化池中流入到曝氣池中的污水是泥水混合的形 式,勢必會對曝氣池中的污泥造成影響,改變原來的 生物結構。
在監測的3個月中,分別對水解酸化池和曝氣 池中的污泥進行顯微鏡觀察、培養、純種分離以及鑒 定。結果發現,水解酸化池和曝氣池中的菌膠團緊 實、邊緣清晰、沉降性能較好;曝氣池的污泥沉降性 能略好于水解酸化池;由于水解酸化池和曝氣池中 的DO不高,所以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種類及數量 較少,只觀察到草履蟲、變形蟲、線蟲,偶爾有輪蟲和 纖毛蟲出現。對水解酸化池和曝氣池中微生物的鑒 定發現,2池中存在相同的微生物,且以假單胞菌和 產堿桿菌為主。因為假單胞菌和產堿桿菌均可在兼 氧條件下生存[5],所以這2種菌是整個A/O工藝的 主力菌群,是處理印染廢水的優勢菌。
3 結 論
(1) A/O工藝的COD去除率可以達到87.5% ~98.0%,其中水解酸化池的貢獻較大,COD去除 率達到50%~78%;SS去除率達到了98%~99%; pH從進水的強堿性下降到7~8;只有色度的處理 效果不理想。
(2)水解酸化池中的污泥脫氫酶活性總體上比 曝氣池中的污泥強;水解酸化池和曝氣池中的污泥 脫氫酶活性較穩定,且抗沖擊能力較強。
(3)水解酸化池和曝氣池中的菌膠團緊實、邊 緣清晰、沉降性能較好。經過鑒定發現,水解酸化池 與曝氣池中存在相同的微生物,且以假單胞菌和產 堿桿菌為主。
參考文獻:
[1] 胡濤,汪玉翔,許干,等.印染廢水的治理研究[J].江蘇環境科 技,2005,18(4):29-30.
[2] 景小輝,尤克非,丁欣宇,等.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與進展[J].南通大學學報,2005,4(3):18-19.
[3] 劉梅紅.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紡織學報,2007,28 (1):116-117.
[4] 陳揚,同幟,程剛,等.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的研究[J].西北紡織 工學院學報,1999,13(2):201-206.
[5] 布坎南R E,吉本斯N E.伯杰斯細菌鑒定手冊[M].8版.北 京:科學出版社,1984:274-325,359-362.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