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裝置為沖擊大電流發生裝置(以下簡稱為裝置一),電極為棒-棒電極,裝置放電電壓12kV,沖擊電流幅值為6.8kA,電極材料為鐵<3>,為裝置一產生的沖擊電流波形。為重復頻率沖擊電流發生器(以下簡稱裝置二),電極為多針-板電極,裝置放電電壓15kV,沖擊電流幅值為1.1kA,電極材料為鐵。為裝置二輸出的脈沖電壓,為電容C上的充放電電壓波形。
高壓電器使用裝置一處理時,電極之間發生擊穿電弧放電;使用裝置二處理時,水面有爬電現象,但始終沒有貫穿多針-板電極之間的絕緣擊穿發生。裝置一的處理結果和分析示出了利用裝置一的棒-棒電極作放電1000次處理后的數據,以分散紅玉為例,試品脫色率為94.9%,通過紫外分光的測試發現,可見光區吸收峰基本上被消除。其他分散類染料脫色率也都達到90%以上,這充分說明沖擊電流有效地破壞了分散染料分子的發色基團。
處理后水樣渾濁,有沉淀和懸浮雜質,測量過濾后清液的COD值,結果如所示,COD均有明顯的下降,同時,試品BOD5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一般認為,BOD5COD大于0.3的廢水才適合采用生化方法處理。試驗結果表明,廢水BOD5COD比值升高標志著經過脈沖電流處理后,廢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得到改善<4,5>。
對于COD的降低,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類似電凝聚法,在脈沖電流作用下,可溶性陽極電解溶解產生金屬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形成氫氧化物膠體絮凝劑,促進了廢水中染料分子的凝聚沉降,從而降低了廢水的COD值。
裝置二的處理結果和分析裝置二的處理對象主要是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此裝置采用多針-板電極,電極放電通道較多,有效接觸面積較大,處理效果也比裝置一更明顯,其結果示于,試品中沒有出現沉淀。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