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對苯二甲酸特性分析
2.3.1酸值測定
取1g樣品,加入吡啶10mL,加熱溶解后冷卻至室溫,加入15mL H2O。以酚酞為指示劑,用0.5mol/LKOH標準溶液滴定。

式中,V-KOH標準溶液用量,mL;C-KOH標準溶液濃度,mol/L;G-樣品重量,g。
2.3.2灰分測定
取2g樣品放入已恒重的20mL坩鍋中,在電爐上小心進行碳化。再于馬福爐中在800℃下灼燒至恒重。

式中,A-樣品灼燒的重量,g;B-坩鍋重量,g;G-樣品重量,g。
2.4絮凝和脫色使用3種不同的有機高分子絮凝脫色劑(1#,2#,3#)。將稀釋20倍脫色劑加入1L廢水中,攪拌均勻后,靜置20min再進行過濾。
2.5酸析
取絮凝脫色后的堿減量廢水1L,分別緩慢加入濃硫酸并且不斷攪拌,直至pH為2。靜止片刻后,廢水進行過濾。濾液進行水質分析,而濾餅烘干并測定對苯二甲酸特性。
3·結果與討論
3.1堿減量廢水水質
如表1所示,15~35min的廢水由于受到堿減量工藝中洗滌水的不斷稀釋,水質各項指標均<10min之前。其中,0~10min廢水的對苯二甲酸含量是15min11.5~3.5倍,而COD則為17.5~6.3倍。酸析工藝主要目的是通過回收廢水中的對苯二甲酸來降低COD,因此選擇0~10min時間段的廢水進行酸析處理比較經濟、合理。另外,由于該時間段廢水的色度和濁度較高,如直接進行對苯二甲酸的回收,其純度必然很低。所以,廢水進行絮凝脫色的預處理是必需的。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