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絮凝脫色
采用1#絮凝脫色劑研究使用量對6min堿減量廢水水質的影響,效果如表2所示:隨著1#投加量的增加,色度以及濁度逐漸下降。并且,當絮凝脫色劑使用量達到一定值后,兩者變化不再明顯。此外,廢水中TA濃度幾乎不受有機高分子絮凝脫色劑用量的影響。考慮到處理成本,應選擇1#用量為3.429mL/L廢水。

實驗對3種不同有機高分子絮凝脫色劑進行了廢水預處理比較(表3)。3種試劑的投加量根據處理費用控制(約1.2元/t廢水),從結果中可以看出3#的絮凝脫色效果分別是1#、2#的1.7、2.1倍和1.4、1.5倍。并且,它對TA的影響更小。因此,選擇3#較為合理。
3.3酸析處理
3.3.1耗酸量
廢水原始pH值以及酸析所耗濃硫酸總量如表4所示。廢水原始pH值維持在13左右,呈強堿性。一方面,結合COD值說明所處理的廢水來源于仿真絲堿減量工藝(滌綸仿真絲堿減量廢水pH>12,COD>2000)。此外,說明所消耗的濃硫酸總量中一部分僅僅起到了中和廢水的作用,直至pH為7以后,所加的濃硫酸才可能與對苯二甲酸鈉起作用,形成對苯二甲酸。

3.3.2酸析后的廢水水質
對酸析后的濾液廢水進行COD值以及對苯二甲酸含量測定。如表5所示,處理后的堿減量廢水COD值在1053~3210之間,下降幅度高達71.26%~76.40%,并且濾液中的對苯二甲酸殘留量幾乎為0。說明酸析法對降低堿減量廢水COD值以及回收對苯二甲酸效果明顯。
3.4粗、精制對苯二甲酸特性的比較
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處理0min堿減量廢水:一種酸析前進行絮凝脫色(3#),得到TA精制品;另一種直接酸性,酸性得TA粗制品。將兩種TA與標準品TA相比較,如表6所示:精制TA較粗制品灰分降低72.5%,酸值提高38.4%,而純度提高了12.9%。說明酸性前廢水預處理的脫色絮凝作用對改善TA制品的特性效果明顯。精制品的各項指標已接近商品TA。圖1中三種不同TA的紅外圖譜也證明了這一點。

4·結論
在分析堿減量廢水的成分和特性的前提下,對廢水進行絮凝脫色預處理,然后通過酸析法從堿減量廢水中回收對苯二甲酸,使廢水的COD值下降了70%以上,便于后續的生化、物化處理。回收得到的對苯二甲酸,純度達到94.7%,可應用于化工生產,實現治理污染、改善環境、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