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復合生物處理技術
復合生物處理技術(簡稱HBR)的特點是在活性污泥曝氣池中投加填料作為微生物附著生長的載體,進而形成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和附著生長的生物膜,共同承擔去除污水中有機物的任務。生物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工藝和固定生長的生物膜工藝有機的結合起來,發揮了懸浮生長法效率高和固定生長法適宜性強和穩定性好的優點,提高了生物量,從而有效地提高生物反應器的容積利用效率,使其在高效率和高穩定性條件下運行。利用附著生長型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和懸浮生長型微生物(游離微生物)混合體系構成復合生物反應器(HBR),可以充分發揮兩相(附著相和懸浮相)微生物各自的長處,使兩者揚長避短、相互補充,用于廢水處理容積負荷高、運行穩定,有明顯的優勢和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HABR反應器。
3印染廢水處理工藝流程新進展
從我國染料行業廢水治理技術的現狀來看經過多年努力已有一系列處理效果好的工藝應用到實際工程中,近幾年來較成熟處理效果相對較理想的處理工藝有水解酸化+UASB+SBR法、新型內電解鐵屑過濾塔+生物接觸氧化池法、推流式曝氣增氧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電解法、ABR—接觸氧化—混凝沉淀工藝處理印染廢水法、混凝—ABR—活性污泥法組合工藝等。
4污染源控制及清潔生產工藝
國內外紡織印染工業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在于控制污染源,改變加工工藝,盡量采用不排放或少排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的新工藝,并在加工過程中回收藥品,回用廢水,最后用有效的方法處理剩余的廢水和其它廢物。新的生產工藝和污水處理方法正在不斷開拓之中。現將近年來出現的新工藝和新技術介紹如下:
(1)酶退漿和漿料回收
酶是生物蛋白質,不同的酶有不同的生物催化作用,而紡織品上去除淀粉漿料最有發展前景的方法是用能對淀粉起分解作用的生物制劑進行酶退漿[8]。其工藝條件選擇性廣泛,活化條件靈活,不損傷纖維,對化學品無損害,廢水具有可生物降解性。漿料回收是采用超濾的方法回收PVA等難以降解的漿料,既可以減少污染,又可以回收再利用。
(2)光化學脫色回用
采用紫外光催化氧化技術,可在5min內,對冰染料、分散、活性、酸性、陽離子、直接等染料進行脫色,其脫色后的水可用于染色后水洗,可減少染色廢水的2/3。目前武漢科技學院研制了一套光化學脫色回用裝置,并已成功實現產業化。這套裝置可直接與噴射溢流染色機相聯接,染色后廢水直接處理用于水洗,染一缸只須一缸水,且不需另外加熱,不僅節水、節能,而且適用于紡織印染有色廢水的深度處理,能達到GB4287-92中的一級排放標準,即:COD<100mg/l,pH值在6-9之間,色度<50倍。
(3)CO2超臨界染色[9]
傳統的織物染色過程大多以水為介質,而產生大量的染色廢水,給環保帶來巨大的負擔。因此人們嘗試著以其它物質為介質染色。超臨界流體是一種其范圍超越臨界溫度、臨界壓力的流體,而不是一種可溶解物質的全能流體超臨界流體在臨界壓力以上無論如何加壓,也不能變成液體和固體,在臨界溫度以上無論如何加熱,也變不成氣體。因而超臨界流體具有如氣體的粘度,它可以和氣體一樣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容器中,又具有如液體的密度,對物質的溶解能力強。當溫度在31℃以上,壓力在72MPa以上時,CO2以超臨界狀態存在,因此以超臨界CO2為介質的無水染色過程消除了環境污染問題,又由于染后不必烘干,故還可以簡化染色的后處理工藝。通過滌綸用分散染料在超臨界CO2中染色所得布樣色澤均勻,色彩鮮艷,著色牢固,數次洗滌不褪色,由CO2帶出的染料可全部回收。但由于CO2超臨界染色所涉及的壓力過高,一次性投資大,適用染料品種不夠齊全,只能染滌綸等合成纖維,所以其實際應用還需要不斷改進,但是它將是未來染色工藝的趨向。
(4)纖維改性和高固色率染料
纖維改性[10]有物理、物理化學、化學和生化等多種途徑和方法。如通過強濃堿溶液、液氨、甘油、磷酸等化學試劑處理改變纖維素纖維的形態和微結構,改善其染色性能;而通過低溫等離子體、高能電磁波輻射線、高能電子輻射線和超聲波處理不僅能改善纖維表面的粘合性能,還可提高纖維的染色和印花性能,減少化學藥劑的用量,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通過對化纖分子的設計,改變已有或成纖高聚物大分子的化學結構,同樣也能改善纖維性能。另一方面新型合成染料的開發和應用也是大勢所趨,高固色率染料也應運而生。
5結束語
印染廢水的治理越來越得到各有關部門的重視,預防和治理印染廢水的污染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污染后治理只是治標,控制和減少污染源才是治本,因此開發與環境相容的新工藝,減少污染源,從而維護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發展的總趨勢。
[參考文獻]
[1]戴日成,曹建舞.印染廢水水質特征及處理技術綜述.給水排水,2000,6(10):65-67
[2]姜應和,等.印染廢水的脫色處理方法[J].環境科學與技術,1998,(3):36-38.
[3]王萍.印染廢水處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化工環保,1997,17(5):273~276.
[4]史紅香,胡曉敏.Fenton試劑氧化處理印染廢水的實驗研究[J].遼寧化工,2006,35(4):202-204,210.
[5]楊俊仕,李國欣.活性污泥-接觸氧化法處理印染廢水[J].環境工程,2003,21(2):21-22.
[6]袁洪志.厭氧-好氧并用廠工藝處理印染廢水的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1998,83(4):39-41.
[7]蔡天明.微電極一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工藝處理染化廢水的研究[J].環境工程,1999,17(4):27-29.
[8]王鳴.采用高頻加熱對織物進行酶退漿和雙氧水漂白[J].印染,1995,21(3):14.
[9]胡望明,馮耀聲,樓凡.織物的超臨界CO2介質染色初探[J].印染,1995,21(5):12-14.
[10]宋心遠、沈煜如.二十一世紀染色技術展望[A].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染整專業委員會.全國染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1~16.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