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紡紗各具特色
要實現紗線產品的多元化和高檔化,就要將新原料的應用與紡紗方法、紗線結構創新結合,根據紗線產品的特點要求,將賽絡紡、長絲賽絡紡、緊密紡紗、低嵌入式紡紗等技術進行組合。
《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強嵌入式紡紗、多組分纖維復合混紡、新結構紗線加工等技術的研發,重點推廣緊密紡、低扭矩環錠紡、噴氣、渦流紡等新型紡紗是棉紡織行業發展的重點。
對于多組分纖維復合混紡技術和新結構紗線加工技術,俞建勇指出這是研究運用多種原料紡紗的技術。經過“十一五”的發展,棉紡織企業有著不同的戰略定位,有的開發低成本產品,有的開發高品質產品,有的開發差別化產品,有的開發花色品種。實施多種纖維混紡,涉及到對不同纖維特性和配比的優化,涉及到復合紡紗的新工藝新技術,涉及到與之配套的裝備和器材,以及批量生產中質量穩定性和可控性問題。
實際上從“十五”開始,棉紡織行業就大力提倡引入化纖混紡,實施差別化戰略。“十二五”期間繼續攻關推廣,內涵又有了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超仿真概念、生物質纖維、高性能纖維應用等方面。目前約有30家紡紗企業有較強研發能力,生產新纖維產品有一定的規模,他們的新纖維紗線附加值平均高于常規品種2倍左右。
在新結構紗線加工應用技術方面,俞建勇認為環錠紡紗在最近二三十年間又有了新的發展。賽絡紡使得紗線外表和內在性能發生很大變化,沿著這個思路發展,出現了賽絡菲爾紡,解決了長短絲復合問題,還可以實現包芯。再進一步又出現了嵌入式紡紗,目前正在應用推廣中。如今又推出了低扭矩紗,低扭矩紡紗技術就是在紡紗端加入假捻裝置,這樣不容易產生斷頭。低扭矩紗在紗體結構上屬于重大發展。目前上述新型紗線約有200萬噸產量,產品附加值高。到2015年和2020年將分別有約400萬噸、700萬噸的新結構紗線。
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徐衛林認為,新型紡紗為產品研發開拓了創新空間。目前大部分短纖維紗線紡制是通過環錠紡技術來完成,但是在紗號的極限、紗線的花色品種以及纖維原料的適應性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局限。第一方面,開發新的紡紗技術使更多纖維原料有更好的可紡性能是紡織工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技術紡織和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第二方面,隨著服裝面料向輕薄化方向發展,許多現有原料如麻纖維、毛纖維及纖維素纖維特細號紗的紡紗技術是目前國際研究開發的熱點,使用優質的纖維材料紡制出更優質的紗線,使低級麻纖維原料實現高附加值。第三方面,各種纖維本身性能有一些優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因此基于纖維的一些性能互補及終端產品的多方面用途的需要,多種纖維混紡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于中國紡織結構調整和產業的升級具有深遠的意義。
嵌入式紡紗系統可以實現多品種、多組分、多花色的紗線紡制,使得細紗機突破了傳統概念,進行多花色品種紗線的開發和紡制,為多組分纖維原料混紡開發打下良好基礎,為多風格的產品研發提供了多維的創新空間。
目前,嵌入式復合紡紗設備研究和改造方面的進展情況良好,已經通過大量的實際應用證明嵌入紡紗設備及改造在毛紡之外的領域應用也進入了比較成熟的階段。通過理論分析和大量的實際產品開發,棉、毛、絲、麻、漢麻、木棉等短纖維以及滌綸、錦綸、蠶絲等長絲所組成的多組分嵌入式混紡產品在質量方面和性能方面的表現,也證明了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在實現多品種、多組分、多花色的紗線紡制方面具有獨特的特點,在實現多品種、多組分、多花色的紗線開發方面具有強大的功能。
噴氣渦流紡紗具有噴氣紗無捻芯紗的結構特征,體現了環錠緊密紗的光潔外表。在同等紗支情況下,其紡紗速度為環錠紡的16~20倍。因此,推廣噴氣渦流紡技術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先進的轉杯紡技術具有定長、電子清紗、自動接頭、自動質量在線檢測、卷繞張力自動控制及自動落筒等功能,同時該技術也非常適合再生纖維紡紗。
各種新型紡紗技術各具特點。專家指出,要實現紗線產品的多元化和高檔化,就要將新原料的應用與紡紗方法、紗線結構創新結合,根據紗線產品的特點要求,將賽絡紡、長絲賽絡紡、緊密紡紗、低嵌入式紡紗等技術進行組合。這些組合不但能彌補在產品的結構性能上的不足,同時也能開發出全新的產品。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