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縫機線跡的形成及下彎針縫線在線跡形成中所受的拉力。上彎針在右端的位置。縫針從最下位置開始上升,而后開始形成針線環,為了要將針線環絆住,下彎針開始由左端往右端移動。帶著縫線上升,縫線要與彎針孔、彎針槽進行摩擦而形成一定的摩擦力,所以需要彎針孔、彎針槽一定要光滑不能有毛刺,在分析下彎針斷線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下彎針的光潔度。
縫針繼續上升,絆住針線環的下彎針向右繼續移動,上彎針開始上升,此時,下彎針線與針線在進行摩擦,形成了一定的摩擦力下彎針向右繼續移動,上彎針與下彎針相交叉并絆住下彎針線繼續上升,針漸漸達到最上的位置,這個過程中,下彎針線與針線繼續摩擦,而且不斷的增大摩擦力,而且這個時候下彎針運動到行程的最高點,應該注意到針板與下彎針的距離,在維修中是很重要的,往往因為下彎針距離針板的位置太近而使下彎針縫線斷線。
上彎針在左端的位置。針已經開始下降,上彎針線穿進三角形的里面,下彎針開始往左移動,下彎針下移時,繼續帶著縫線與針線進行摩擦,而且同時要收緊與上彎針縫線所形成的線跡,這樣,下彎針縫線的拉力又進一步增大。
縫針繼續下降的同時,上彎針也開始下降,而下彎針往左移,從所絆住的線環拔出,下彎針線與上彎針線繼續摩擦而收緊。
縫針達到最下位置,同時下彎針也達到左端位置,上彎針再次繼續下降,如此反復的運動而形成包縫線跡。
從包縫機的線跡的形成過程中,可以看到,下彎針無時不與縫針線、上彎針線等進行著摩擦,如果縫針的縫線、上彎針縫線與下彎針縫線不是一樣的縫線,那樣,由于各種縫線的質地、拉力強度的不同,更能造成斷線的發生,絲的拉力是比較小的,應盡最大努力減小下彎針縫線的拉力。可以減少下彎針縫線的斷線的發生。
二、為了能夠準確快速的解決下彎針的斷線問題,應當了解縫線斷裂的形狀,對排除斷線故障也是很重要的,應從斷線的形狀來判斷縫線斷線的原因。
在縫制過程中,縫線承受不正常的拉力或被成縫機件割斷、磨斷、折斷而發生不正常的斷線,由于造成斷線的原因不同,縫線斷裂處的形狀也各不相同。
切割狀斷線:縫線斷面呈切割狀無發毛現象,尤似刀口割斷。如:縫料厚而用針細或縫線所經過的路線上機件損傷發生利口或機件配合過緊而造成縫線被剪切割斷,認清縫線線頭的形狀,及時判斷出機件的損傷程度和機件的配合程度,這在維修中是極為有利的。
馬尾狀斷線:斷面呈馬尾狀,這是因摩擦而斷,它往往是切割狀斷線的先兆,如:零件發毛、針與線配合不當等使縫線受到摩擦損傷而斷裂。
曲狀斷線:在起縫制中途突然發生某種阻力而崩裂縫線,斷裂后縫線呈卷曲狀,斷面有毛須,但不太長,是由于縫線受到阻力而拉斷。如:穿線路有錯,拉線器運動配合有誤、縫線張力調節器壓力大等等。
扎斷狀斷線:斷面處呈扁平狀,器發生倒轉、機件松動或靠的過緊,略有短須,縫線似被機件扎斷。如:機縫線不能順利通過而被扎斷。
從下彎針出毛斷線,彎針下面全部都是毛頭,從斷線的形狀中可以判斷出斷線的形狀是卷曲狀斷線。這種斷線的原因,應從穿線路是否有錯、拉線器配合是否有誤、縫線張力調節壓力是否過大等方面考慮。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