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實驗室篩選的高效混合酵母菌菌群構建了小型中試酵母菌生物膜反應系統。該反應系統與水解酸化和爐渣過濾裝置進行工藝組合后,在現場實際廢水條件下連續運行116d,在進水COD為330~1875mg/L、色度為100~500倍、SS為110~728mg/L的情況下,不需要添加額外碳源,出水COD為100~155mg/L、色度為20~40倍、SS為26~92mg/L,COD、色度、SS去除率最高分別達到91.2%、95.0%、96.4%,實現廢水達標排放,與傳統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相比,節約處理成本約1.09元/t。
[關鍵詞]印染廢水;酵母菌;中試;脫色
印染廢水主要來源于織染物的退漿、漂白和染色工序,具有有機物濃度高、成分復雜、色度深、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等特點,是國內外公認的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1-3〕。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印染企業每年排放污水6.5億t,占整個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的80%,采用常規生物方法處理難以達到排放標準。因此通過篩選高效、廣譜的染料降解微生物以提高生化處理效率成為這類廢水處理的理想之路〔3〕。然而,由于篩選菌種在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中的優勢生長等問題難以解決,使大量的高效脫色菌種僅僅限于實驗室的保藏和研究之中。混合菌群在實際廢水處理中具有不怕污染、效果穩定、菌群之間存在共代謝作用而可能徹底降解染料等優點,因而具有巨大應用潛力。在以往報道的混合菌群處理印染廢水的文獻中,多采用混合細菌菌群〔4-5〕。
酵母菌為一類單細胞真菌,具有生長代謝速度快、耐高鹽、能產生多種酶類等優點,酵母菌廢水處理技術已用于多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處理〔6-7〕。筆者對酵母菌染料降解機制和產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獲得了幾株能產生錳依賴過氧化物酶并能對多種活性染料脫色的酵母菌純菌種和以酵母菌為主要優勢菌群的高效脫色混合菌群〔8-11〕,在新鄉市某織染廠污水站現場構建了酵母菌生物膜反應系統,進行小型中試印染廢水處理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織染廠生產工藝及排污狀況
該廠始建于1980年,主要從事紡織和印染生產,原材料經紗經、整經后以淀粉為漿料漿紗,經紗、緯紗經織布機織成坯布后經熱水蒸煮退漿,然后用雙氧水漂白,最后染色為成品。廢水排放量為2000m3/d,主要來源于退漿工序排放的蒸煮廢水、漂白工序排放的漂白洗滌廢水及印染工序排放的印染廢水。
1.2中試工藝流程
酵母菌生物膜處理系統的有效容積為80L,內裝組合型填料,填充率為30%~50%;水解酸化池采用上流式水解污泥床(UHSB),有效容積為55L;爐渣過濾裝置的有效容積為43L,爐渣為廠鏈條式鍋爐日常排渣,試驗污水處理量為95~104L/d,其工藝流程見圖1。

1.3廢水水質及相關運行參數
中試試驗用水取自織染廠污水站調節池,其主要水質指標及各反應器的運行參數分別見表1和表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