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圖4可見,ABR反應器進水的吸光度較高,經厭氧處理后,每一格室的吸光度得到一定程度地降低,這是因為在厭氧菌和兼性菌的作用下,染料分子結構發生了開環、斷鍵、裂解、基團取代和還原等反應,發色基團被打開,廢水組分也相應發生了變化[5]。
2.4.3pH和ORP
pH是影響厭氧水解的重要因素,產甲烷菌的最適pH為6.8~7.2,這也是厭氧處理常常控制的pH范圍。因為在厭氧體系中,其他非產甲烷菌(如產酸菌等)對pH的變化不如產甲烷菌敏感,在pH發生較大變化時,這些細菌受到的影響較小,它們繼續將進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脂肪酸等。

如圖5所示,進水pH在7.05~8.79,反應器具有一定的pH緩沖能力。經過各格室后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第1格室pH下降最為明顯,主要因為在第1格室內發生的是水解酸化反應,基質首先由不溶性大分子轉化為可溶性小分子,然后再被產酸菌進一步降解為低分子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各個格室內pH平均依次為6.99、7.10、7.16、7.19、7.24,呈現先降低后上升的趨勢,原因是進入2~4格室后,由于揮發性脂肪酸和溶解的含氮化合物進一步分解為氨、胺、碳酸鹽和部分CO2、CH4、H2。pH的變化為甲烷菌的活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有利于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處理效果。
微生物都有其適宜的ORP,生化反應也需一定的ORP。好氧微生物在ORP為100mV以上時能生長,而厭氧微生物只能在ORP為100mV以下時才能生長,兼性微生物在ORP為100mV以上時進行有氧呼吸,在ORP為100mV以下時進行無氧呼吸[6]。試驗中,ORP隨格室的變化見圖6。

由圖6可知,ORP隨格室依次下降,除第2組測試數據外,ABR的5個格室的ORP均在-200mV以下,反應器處于深度厭氧狀態。
2.5出水可生化性的變化
印染廢水進水平均BOD5/COD為0.2,可生化性較差。在HRT=24h的穩定運行期,對ABR反應器的出水BOD5/COD進行測定,均值為0.39,提高了0.19。
3·結論
采用ABR處理難降解印染廢水,啟動過程試驗結果表明,當ABR進水平均COD在650mg·L-1、HRT24h時,COD在第1格室中的降解幅度最大。ABR對色度去除效果顯著,色度去除率達63.4%。出水氨氮含量較進水均有所增加,5個格室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各格室pH呈先下降后上升趨勢;ORP則隨格室依次下降。經過ABR的處理,印染廢水BOD5/COD由進水的0.2提高到出水的0.39,廢水可生化性改善明顯,為后續好氧處理打下基礎。
<<上一頁[1][2][3]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