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細紗機速度的提高,在牽伸過程中膠圈與羅拉、上下膠圈摩擦副之間的滑移問題和中凹問題明顯導致成紗條干差,因此有必要對膠圈結構做深入研究。
一般來講,細紗膠圈是三層結構。外層為伸長層,因其直接接觸纖維而要求表面光潔,并有一定的彈性和摩擦因數;內層為壓縮層,因其直接與羅拉和上、下銷子等金屬接觸而要求光潔有彈性,且耐熱耐磨;中間層為補強層,一般以棉或化纖織物做筋,提高強度、減少伸長。
從細紗上、下膠圈與后羅拉之間形成的后區牽伸狀態分析可知,只有當上、下膠圈的線速度接近下羅拉的線速度時,才能保證后區牽伸的穩定;上、下膠圈的線速度越接近越能保證對須條的穩定輸送、不產生上下層纖維的變速差異,進而達到前區穩定牽伸的目的。但由于膠圈工作時拉力差的存在,再加上膠圈是彈性體,下膠圈與下羅拉、上膠圈與下膠圈之間會產生滑移差異,而這是難以避免的;因此,為保證前區穩定牽伸,生產企業應對膠圈結構進行改進和創新。
在理想牽伸狀態下,纖維在牽伸區的每一區段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但紡紗牽伸過程中眾多因素,尤其是膠圈松邊的出現,使膠圈在運行中出現中凹問題,導致摩擦力界減弱且不穩定,產生須條的附加不勻。
膠圈的內徑根據牽伸裝置及所紡纖維長度而定;其寬度應與膠輥相同,以充分發揮膠圈的彈性作用。內徑過大,上、下膠圈不能緊貼,且呈波浪形回轉,會使條干惡化;內徑過小,膠圈張緊而阻力大,回轉時產生抖動、打頓,會出現竹節紗或硬頭。使用尼龍彈性上銷,在一定范圍內可調節膠圈長度差異,減少其對棉紗質量的影響。
上、下膠圈的總厚度一般掌握在1.9毫米~2.0毫米。這是因為膠圈厚度的配置對膠圈鉗口、浮游區長度、膠圈的滑移率都有一定影響;因此,通常采用上膠圈厚度小于下膠圈厚度,目的是為了改善或提高上膠圈的被動性與回轉靈活性;但也有試驗表明,較大厚度的上膠圈有利于增強膠圈鉗口的纖維控制,減少上膠圈中凹問題。較薄的下膠圈有利于減少滑溜、平穩運行,因而使成紗條干得到改善。
膠圈是控制纖維運動的主要器材,在應用丁腈膠圈時,要求丁腈材料結構均勻、表面光潔、圈形圓整,具有良好的彈性和柔軟性,適宜的硬度、耐磨、耐油、耐老化,吸放濕性能好、伸長小,膠圈的長、寬、厚及內徑須嚴格控制在規定的公差范圍內,來滿足紡紗工程的特殊要求。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