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機:紡紗過程中實現精梳工藝所用的機械。精梳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較短纖維,清除纖維中的扭結粒(棉結、毛粒、草屑、繭皮等),使纖維進一步伸直、平行,最終制成粗細比較均勻的精梳條。
精梳機分類
1、直型棉精梳機
常用形式為每臺6眼和8眼,即每臺精梳機輸出6或8組粗梳棉網,經牽伸后制成一根精梳條。
基本結構
傳動置于機器頭部,分梳、拔取機構各眼并列設在機器中部,牽伸、圈條機構一般都在機器尾部。
由喂給、錫林、鉗板、頂梳、拔取、排雜、牽伸、圈條等機構組成。
結構詳述及功能
①棉卷羅拉和給棉羅拉是喂給部分的主要機件,表面分別有粗細溝槽。給棉羅拉安裝在下鉗板上,鉗板前后擺動一次,給出4~6.5毫米長度的棉層(習慣稱給棉長度或喂入長度)。
②錫林由光面弧形板(弓形板)和溝槽弧形板(又稱針板座)組成,各占整個錫林弧面的一半。溝槽弧形板的槽口中嵌入14~17片針板(約占錫林整個弧面的四分之一)。針板植有梳針,梳針的粗細和植針密度隨所紡品種不同。錫林軸貫通全機,軸端有分度盤,為全機各部動作(定時定位)的基準。
③鉗板有上下兩塊,拑口呈小弧面相互吻合。鉗板前后擺動受車頭連桿機構控制,上鉗板啟閉受本身連桿機構的約束。上鉗板設有加壓裝置,鉗唇(閉合時)與錫林梳針間的距離隨鉗板擺動發生變化,其最緊處隔距為0.3~0.5毫米。
④頂梳有擺動式和固定式兩種,板型結構,下沿有一列針排,針排工作寬度同錫林寬度一致。梳針通常采用扁形針。
⑤拔取(分離)機構,多采用連桿機構(或共軛凸輪和差動輪系相結合)使分離羅拉獲得倒轉、順轉、停止三種循環運動。分離羅拉貫通全機,表面有斜的細齒溝槽,有利于均勻拔取纖維。分離皮輥與羅拉形成壓力拑口,其表面的平直度和涂料,應能保證均勻拔取纖維并防止繞花。
⑥排雜機構中有毛刷和塵籠等。毛刷用富有彈性、耐磨的棕絲制成,棕絲插入錫林梳針2~4毫米,毛刷轉速比錫林高得多。塵籠表面有細小網眼,并配有內膽,便于吸取落棉。
⑦牽伸機構通常采用二上二下單區牽伸或三上四下曲線牽伸。
⑧圈條機構有傳統型式和行星式兩種。
2、直型毛精梳機
為單眼直型式,可將20根(只)左右筒裝毛條或毛球直接喂入。
羊毛纖維比棉纖維長而彈性好,因此,有些機構與棉精梳機不盡相同。
結構及功能
①喂給機構由給進盒和給進梳組成。給進盒前后穿通,盒面和盒底的橫向有幾條長槽孔。給進梳有幾排梳針與盒面長槽孔相對應,兩者結成整體作前后運動。向前給進時,給進梳下降插入纖維層內;向后時給進梳升起,脫離纖維層,使已喂給的毛條不倒退,實現間歇給進要求。這種喂給機構的握持力比棉精梳機用羅拉喂給緩和,使拔取作用發生在給進梳和拔取羅拉之間,而不致拉斷纖維條。
②鉗板機構屬固定鉗板式,上下鉗板僅作升降運動,上鉗板還作啟閉動作。
[1][2]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