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染廢水具有水質水量變化大,COD、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屬于難處理工業廢水之一。采用鐵炭內電解預處理以及CASS工藝處理模擬印染廢水,試驗結果表明:當鐵炭床的鐵炭質量比為3:1,停留時間為80 min,pH為6,曝氣量為0.3 m3/h及CASS反應器曝氣量為0.375~0.5 m3/h,排水比為0.3,運行周期6 h,其中,進水曝氣5.0 h,沉淀20 min,排水30 min,閑置10 min時,廢水處理效果最佳,其COD去除率可達88%~92%,BOD5去除率可達90%~94%,脫色率可達92%~95%。預處理段可以破壞廢水中的難降解物質,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且增加的鐵離子含量可以改善后續CASS工藝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廢水COD的處理效果。
關鍵詞:鐵炭內電解;CASS工藝;模擬印染廢水;活性污泥
我國是紡織印染業的第一大國,而紡織印染業又是工業廢水排放大戶,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印染廢水排放量約為每天300~400萬t[1]。廢水中的有機組分大多以芳烴及雜環化合物為母體,并帶有顯色基團(如—N=N、—N=O)及極性基團(如—SO3Na、—OH、—NH)2;廢水中還含有較多的原料和副產品(如鹵化物、硝基物、苯胺、酚類等),以及無機鹽(如NaCl、Na2SO4、Na2S等)。因此,印染廢水具有“四高一低”的特點:色度高、COD高、鹽度高、毒性高、BOD5/COD值低[2]。這種廢水如果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并可能通過食物鏈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目前,國內的印染廢水處理手段以生化法為主,輔以物理法與化學法,國外也是基本如此[3-8]。本論文根據印染廢水的特點選用鐵炭內電解-CASS處理工藝。
1·實驗部分
1.1原水水質
按表1的配水方案配制模擬印染廢水,其中酸性大紅GR、堿性品綠、PVA為市售商品。按此配水方案配制的模擬印染廢水其主要水質指標如表2所示。


1.2試驗材料與方法
試驗裝置如圖1,鐵炭內電解反應器為升流式,采用PVC板制作,有效容積35 L。將鐵屑與活性炭按質量比3: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放入反應器中組成鐵炭濾床;在鐵炭慮床下方設有砂礫層,砂礫層內安裝5個曝氣頭,曝氣頭除了向裝置提供氧氣外,還可根據實驗情況來進行反應器的反沖洗。根據試驗結果,其最佳工況為:水力停留時間80 min,pH為6,曝氣量0.3 m3/h。

周期性循環活性污泥反應器(CASS)采用鐵皮制成,有效水深為300 cm,總有效容積為86 L。根據實驗確定其水力停留時間為20 h,污泥回流比100%,運行周期為6 h,其中,進水曝氣5.0 h(非限制性曝氣,采用微孔曝氣,曝氣量0.375~0.5 m3/h),沉淀20 min,排水30 min,閑置10 min,排水比為0.3。
1.3分析方法
COD、BOD5、NH3-N、TP、MLSS、SV30、色度和總鐵按文獻[9]規定方法測定,pH的測定采用pH5-3C型精密pH計,DO的測定采用JPB-607型便攜式溶解氧測試儀,生物相的觀察采用XSP-12CA型生物顯微鏡。
2·試驗結果與討論
2.1印染廢水可生化性考察
印染廢水的可生化性除取決于偶氮雙鍵等發色基團外,其分子結構的其它特征也與之有密切的關系[10]。鐵炭內電解預處理對COD的去除作用主要是通過陽極表面溶出的Fe2+及Fe3+所產生的新生態Fe(OH)2和Fe(OH)3的混凝作用,使廢水中的膠態、懸浮和有機高分子物質混凝去除。并且,鐵炭濾床對懸浮物的截留和吸附也能降低廢水的部分COD。在染料分子的各種環狀結構中,不同性質的取代基對廢水的可生化性有顯著影響,一般情況下,引入的推電子基團可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而引入的拉電子基團則可降低廢水的可生化性。鐵炭內電解反應可以直接還原廢水中含有的強拉電子基團的污染物,并連同新生態的Fe2+、H一起與其他大分子化合物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大分子有機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的中間體。因此,鐵炭內電解的處理效果,并不僅僅體現在對COD的降解和色度的去除,更重要的是廢水可生化性的提高。
[1][2][3]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