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度的去除
生物處理對染廢水色度去除一般只有50% ~60%;而物理化學(xué)方法中的混凝沉淀脫色可達50%~90%,一般對直接染料、還原染料、硫化染料、分散染料和膠體物質(zhì)均有較好的去除效果,色度去除率可達80%~90%,COD去除率可達50%~80%,但對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金屬絡(luò)合染料及陽離子染料等,其脫色效果不佳,一般只有50%~60%。目前一般用聚合氯化鋁( PAC )作混凝劑,它對各種染料都有一定的脫色效果,當(dāng)其投加量為0. 05%時,對5類染料的脫色效果如表所示。PAC對廢水中呈懸浮狀態(tài)的涂料、還原染料的脫色效率較好,對硫化染料、納夫妥染料次之, 對水溶性活性染料脫色效果較差。另外增加PAC 投加量,可以提高脫色效果。例如, 對含硫化染料和納夫妥染料的印染廢水,當(dāng)PAC投加量增加到0. 08%與0. 1%時, 其脫色效率將相應(yīng)提高到81%和90% ,但處理費用也相應(yīng)增加。另外將PAM (聚丙烯酰胺) 與PAC 協(xié)同作用, 將大大降低PAC 的投加量 。
印染廢水經(jīng)混凝沉淀處理后, 出水若仍有較深的色澤, 必須進一步脫色,可采用氧化劑來處理。

工藝特色
印染廢水經(jīng)水解酸化處理,廢水中的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小分子有機物,如有機酸、醇類, 使廢水的BOD /COD 提高,改善了廢水的可生化性,從而減少了后續(xù)好氧處理的池容,節(jié)省能耗。接觸氧化池出水沉淀后污泥全部回流到水解酸化池, 在池內(nèi)進入增溶和縮水體積反應(yīng),使剩余污泥大幅減少,剩余污泥經(jīng)濃縮后可易于直接脫水。由于廢水的可生化性提高, 生物接觸氧化有機物去除率相應(yīng)提高, 水溶性的COD得到有效地去除, 沉淀池出水的COD、BOD 濃度已較低,混凝劑投加量大大減少, 運行費用降低。脫色氧化池作為色度去除的保障工藝, 若色度不達標時可投入使用,一般情況下可超越排放。
水解酸化- 接觸氧化- 混凝工藝作為傳統(tǒng)活性污泥工藝的替代工藝, 其處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工藝,有能耗低、產(chǎn)泥量少的特點, 且剩余污泥可直接脫水。沉淀池后設(shè)置混凝沉淀池和脫色氧化池,作為三級處理, 可獲得較好的出水水質(zhì), 部分出水可回用于生產(chǎn)。此組合工藝是提高印染廢水處理效果切實可行的方法。
<<上一頁[1][2]
相關(guān)信息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
推薦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