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加量是評價絮凝劑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達到相同處理效果的前題下,盡量降低投加量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結果表明,脫色率達90%以上時,加入P(PAM)=1~2ms/L即可將PAC的用量從150 mg/L減少至100 mg/L。而p(PAM) =1~2 mg/L復合以P(PAC):150 mg/L可達到接近100% 的脫色效果。同時發現,加入p(PAM)=1 ms/L與P(PAM)=2 ms/L的曲線變化趨勢一致,并且脫色效果相當。這是因為過多的PAM會導致大分子的橋聯卷掃作用相互影響。發生抑制,無法完全發揮架橋作用。
2.3 陽離子型PAM 的離子度對復合絮凝劑絮凝性能的影響
在不同的PAC質量濃度條件下,將不同離子度的PAM與PAC復合后進行脫色實驗。PAM的陽離子度對脫色率的影響見圖3。

比較圖3A和圖3B可以看出,當P(PAM)=1 mg/L,P(PAC)<150 mg/L時,隨著陽離子度的增加脫色率逐漸下降,P(PAC)>150 mg/L時則在50% 陽離子度時出現峰值;當p(PAM)=2 mg/L,P(PAC)=50 mg/L時,隨著陽離子度的增加脫色率逐漸下降,P(PAC)>50 mg/L時則同樣在50% 陽離子度時出現峰值。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加人PAC后廢水中的膠體由于電中和的作用而脫穩形成細小的礬花,再加入陽離子型PAM可以進一步中和膠體表面的負電荷,并且發揮吸附架橋作用,使得礬花體積增大易于快速下沉,達到良好的脫色效果。但是過多的陽離子會導致在中和了膠體中的負電荷后仍有多余的正電荷,部分膠體顆粒則會因電荷排斥而重新分散穩定,使脫色效果下降。在陽離子度過高時這種現象更加明顯[4-5]。
2.4 不同絮凝劑作用下絮體的電鏡特征
比較未加人與加人陽離子型PAM所形成的絮體微觀形貌可以發現,在PAC單純的電中和作用下,絮體呈現較為平坦的均勻的連續絮狀形態。加人陽離子型PAM后,由于PAM分子鏈的橋聯卷掃作用,使得絮體具有起伏不平的鏈網狀結構,絮體中存在有孔洞,呈現出不連續的棒條狀形態[6],見圖4。

3 結論
(1)將陽離子型PAM與PAC復合用于印染廢水的脫色處理,可達到接近100% 的處理效果。加人P(PAM)=1mg/L可將PAC的用量從150 mg/L減少至100 mg/L。
(2)在不同的PAC質量濃度條件下,脫色性能與PAM陽離子度的關系呈現不同的變化規律。PAM 陽離子度為50% 時,脫色率可達到90% 以上,過多的陽離子會導致膠體顆粒重新穩定。
(3)PAC作用下絮體呈現連續的絮狀形態。加入陽離子型PAM后絮體具有起伏不平的鏈網狀結構。
<<上一頁[1][2]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