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印染廢水是水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印染廢水的脫色是廢水處理的主要問題。用電化學法處理工業廢水在國外已受到了廣泛重視。與其它方法相比,該法具有如下優點:(1)電化學法產氣量可由電流大小控制;(2)產生的氣泡小而均勻,一般不大于20μm,是一種理想的浮選載體;(3)操作設備結構簡單,體積小,便于自動控制[1]。
本項目對常用的電解設備的結構作了改進。用圓筒形電極取代平板電極,內設一攪拌器。我們首先進行了可溶性染料的脫色試驗,由此確定了影響脫色效果的多種因素,然后用此裝置處理某廠染色廢水取樣。試驗表明,該裝置的脫色效果較好。
2試驗部分
2.1試驗原理
采用兩個由薄鐵板制成的圓筒形消耗性電極。在電極之間加上適宜的直流電壓后,將電極置入需脫色的染料溶液內,電解槽內發生電化學反應。陽極板發生氧化反應,Fe失去2個電子變成二價鐵離子溶解進入電解液中;陰極板發生還原反應,水電解生成的氫離子得到2個電子變成氫氣;電解液中的2價鐵離子與水離解成的氫氧根離子生成大量氫氧化亞鐵。其大比表面積和高活性決定了它具有極強的吸附性,吸附廢水中的染料,達到廢水脫色的目的;電解液內另一部分氫氧根離子向陽極移動,并在陽極放電,生成新生態氧,它也是一種很好的脫色劑[2]。電解槽內發生的化學反應如下:
.jpg)
Fe(OH)2吸附染料后生成的絮凝劑顆粒比較小,難以實現固 液分離。為此,試驗中加入有機高分子助凝劑。在其吸附、架橋作用下,Fe(OH)2顆粒凝聚成大的絮凝體,在氫氣的浮升中,被氣浮至水面。
電解槽內還發生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使染料氧化降解或還原降解,達到脫色目的。
上述過程發生在由內筒攪拌器形成的強制導流的液體內。由此,形成電解液對電極表面的強烈沖刷,使電極表面上電解液層能快速更新。
[1][2][3][4]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