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結果與討論
4.1、工藝條件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4.1.1、pH值
用內電解法單獨處理廢水時,pH值是影響COD和色度去除的主要因素,但在復合電解法中,pH值則是次要因素。這說明對污染物去除起主要作用的是電解,內電解僅起輔助作用。而且,靜態試驗確定的最佳pH值與印染廢水本身的pH值基本一致,所以用復合電解法處理印染廢水不需調節pH值,這樣既簡化工序,又節約投資,降低運行費用。
4.1.2、NaCl投加量
NaCl投加量是影響色度去除的主要因素,影響COD去除的次主要因素,而且對兩者的影響趨勢恰好相反。這可能是由于氯離子在陽極失去電子生成高價態氯化物,如次氯酸等具有強氧化性,能破壞染料的發色基團,提高脫色率。但是與此同時,也能與有機物發生取代反應形成難以電解破壞的有機氯化物,使COD的去除變得困難。所以NaCl投加量不宜太高。
4.1.3、鐵屑投加量和處理時間
鐵屑投加量和處理時間對色度去除的影響要大于對COD去除的影響,說明內電解法在色度去除中所起的作用比在COD去除中所起的作用大。這是因為內電解形成的微電池在廢水中分布廣,數目多而小,與染料分子發生微觀反應,有效地破壞染料分子的發色基團,從而達到去除染料廢水的色度。而對于COD的去除來說,內電解法電池反應的電極電位差較小、反應速度較慢、生成的絮體與電解法相比較少,所以對COD的去除率較低。
COD和色度去除率均隨處理時間的增加而提高。所以,在實際處理過程中,當印染廢水的水質發生變化時,可適當增加處理時間來保證處理效果和出水水質,這對水質變化劇烈的印染廢水來說很有意義。
4.2、電解
內電解復合處理的機理和協同效應電解內電解復合法處理印染廢水是電解法和內電解法處理的有機結合,主要有電化學作用、自由基反應、氣浮作用和絮凝作用等。
電解法和內電解法之間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通過電解法電極產生的電場可以增強內電解法的電極電位差,加快內電解反應速率,提高內電解法處理印染廢水的效率;而內電解法形成的微電池在廢水中分布廣,數目多,可以分擔電解法的處理負荷,進一步縮短電解法處理印染廢水所需的處理時間,而且內電解法對色度的去除很有效。
電解-內電解復合電解法處理印染廢水時,電解法起主要作用,而內電解法起輔助作用。無論在COD去除中,還是在色度去除中,鐵屑投加率都不是影響處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去除COD的主要作用是電解產生的Fe(OH)3絮體的絮凝沉降作用;去除色度的主要作用則是電解時產生的高價態氯化物的強氧化性,如ClO-等。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