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再生聚酯纖維產業存在的問題
2.1再生聚酯纖維原料回收存在的問題
廢聚酯的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聚酯纖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邊角料[5]。這部分廢料較清潔,可直接作為原料加以再利用。如低聚物可用于縮聚、增粘;而薄膜、塊和絲經過再造粒后可循環利用。另一部分來源于廢的聚酯包裝材料,如聚酯瓶、聚酯薄膜。這部分廢料往往帶有油漬和其他塑料,或含有其他無機雜質等污染物,必須經過純化、分離除去污染物和外加物才能回收利用。
近幾年,聚酯包裝材料的使用量逐年大幅增長,尤其體現在食品包裝上。例如,我國目前軟飲料產量以超過20%的年均增長率遞增,其包裝使用的聚酯瓶需求量也以18%的速度增長,每年約有150多萬噸各種聚酯瓶被丟棄,由此造成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6]。但是,我國目前對于廢聚酯瓶的回收渠道卻是非常有限的,回收體系的大部分是由拾荒者來維持的,幾乎沒有一個有效的渠道,更缺乏專業的回收機構。回收系統的不完善導致不能在回收的初級階段對聚酯瓶進行很好的分類,致使后續加工過程中,需要對回收來的聚酯瓶按照污染物類別、污染等級等進行重新分類后,才能分別除污、消毒殺菌、去除異味以及進行后道加工,因此企業大多不愿在此過程上浪費人力物力,寧愿高價購入國外的成品瓶片。
目前國內企業的加工原料大都依賴進口,尤其是近幾年隨著再生瓶片紡行業的產能急劇膨脹,對進口原料的依存度高達45%以上,這些進口原料主要來自東南亞和日本。而隨著這些地區自身瓶片紡滌綸短纖工業的發展,進入我國的回收瓶片價高、質次且量萎縮的情況將有所加劇,這將直接導致我國再生聚酯企業的利潤空間逐步下降[7]。
2.2再生聚酯纖維產品開發存在的問題
由于現在的技術不足,再生聚酯纖維的性能與原生纖維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其產品不管從結構性能還是舒適性能來說,都落后于原生產品。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再生纖維產品仍以低檔產品為主,對國際市場需求的高性能聚酯纖維、差別化聚酯纖維等產品,很少有企業涉及。原因除了設備、技術水平落后外,資金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很多企業。在現今的發展條件下,研發工作費時、費力、耗資大,不可能由一個企業獨挑大梁,企業也沒有多余的錢可以專門用來研發新產品,拉長產業鏈,而國家也沒有設置相應的專項資金用來研制新型產品,這些造成了再生聚纖產業聚集在低端產品的現狀。再者,由于目前國內消費者對再生聚酯產品的認識不足,而再生產品價格又普遍高于原生品,在性能方面卻并不一定優于原生產品,雖然人們的環保意識在增強,但是實際消費中,大多數消費者還是不愿意為此買單。由于不能了解消費者的購買意向和接受程度,再生聚酯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定位也很難準確把握,這就更加大了再生聚酯產品的開發難度。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