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及其混紡針織物節能減排的前處理工藝經試驗研究.近年來在染廠推廣生產應用取得顯著效果.節能減排的前處理工藝細分為4種,以滿足不同的染色加工要求:
a.低溫生物精練酶前處理工藝。適于深色產品;
b.中溫生物精練酶前處理工藝.適于中色產品:
c.滲透乳化凈洗前處理工藝,適于深色產品:
d.非燒堿快速氧漂工藝.適于增白和淺色產品
1低溫生物精練酶前處理工藝
1.1材料及設備
材料:純棉及其混紡針織坯布(深色品種)。
設備:溢流染色機。
1.2工藝流程及處方條件
工藝流程:毛坯布→低溫生物酶前處理→排液→進水染色(深色品種)
處方及條件:
低溫生物精練酶PTZ 1%
滲透乳化凈洗劑0.5%~1.0%
浴比1:5~1:10
pH值5~6
溫度50~55℃
時間40~45 min
1.3工藝機理分析
棉纖維中的共生物果膠物質的含量約為0.9%~1.2%.其主要組成部分是果膠酸的衍生物.果膠酸的化學組成是α-D半乳糖醛酸彼此以1,4苷鍵相聯的線型大分子.果膠質中有部分果膠酸是以甲酯或Ca鹽、Mg鹽的形成存在,所以其親水性比纖維素低果膠質的存在使棉纖維的吸濕性降低.因果膠中的羧基與纖維素大分子中的羥基以酯鍵結合在一起.封閉了纖維素中的羥基.使棉纖維的潤濕性受到影響。果膠質位于纖維與蠟質之間.像“膠水”一樣將蠟質黏合在纖維上.如果將果膠質去除.蠟質與纖維的結合力降低.會在滲透乳化凈洗劑的作用下.或隨染色后的高溫皂洗去除.因此果膠質去除的同時也有部分棉蠟質被去除.
生物精練酶的主要成分是果膠酶.果膠酶是能水解果膠酯的酶,包括酯酶和解聚酶。生物酶前處理的工藝分兩步進行:酶作用和蠟質的乳化去除
1.4技術經濟分析
1.4.1低溫生物酶的前處理.纖維不會損傷,織物強力不下降,失重率低經此前處理后會形成布面的“天然外觀”.提高了外觀效果.產品檔次高,技術含量高
1.4.2經此前處理后的織物手感柔軟、豐滿、有厚實感.布面比處理前紋路更清晰、光澤亮麗.徹底杜絕縫紉針洞現象.并在后工序柔軟整理中減少柔軟劑用量1/2~2/3以上
1.4.3該工藝適應品種廣.對加工棉氨交織、黏膠纖維、天絲、莫代爾、天然彩棉、棉絲、棉毛等產品很適宜
1.4.4該工藝流程短、節能降耗比堿氧傳統工藝可減少用水1/2~2/3.減少能耗(蒸汽、電)50%-70%以上,降低排放廢水的COD值、BOD值50%以上.而且酶前處理后不需要中和.因為酶是蛋白質.易被微生物分解.真正體現了節能減排
2中溫生物精練酶前處理工藝
2.1材料及設備
材料:純棉及其混紡針織坯布(中色品種)
設備:溢流染色機。
2.2工藝流程及處方條件
工藝流程:毛坯布→中溫生物酶前處理→排液→水洗→進水染色(中色品種)。
處方及條件:
中溫精練酶ENQ 2.5~3.0 g/L
浴比1:5~1:10
pH值10~11
溫度70~80℃
時間40~60 min
水洗溫度40~50℃
水洗時間10 min
2.3工藝機理分析
中溫精練酶ENQ由果膠酶、纖維素酶和滲透乳化凈洗劑等組成在生物酶前處理過程中混合使用果膠酶和纖維素酶發生協同作用:一方面果膠酶破壞角質層結構.消化棉角質層中內層的果膠:另一方面纖維素酶可破壞角質層結構.消化棉角質層中間的纖維素初生胞壁纖維素酶打開了纖維素一側的分子鏈.果膠酶打開了角質層一側的分子鏈協同作
您所在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