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了較多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即印染污泥。印染污泥成分復雜,含有印染過程中所使用的染料、漿料、助劑等,如處理不當,對環境污染較大[1]。印染廢水產生量大,處理廢水過程中產生的印染污泥量也很大,一般1 000 t染整廢水產生約1.5 t含水率80%的污泥[2]。
目前,對于印染污泥仍然采用傳統的普通污泥處置方式,如土地利用、焚燒、衛生填埋等。污泥深度脫水將是未來污泥處理的新趨勢,污泥干燥或半干燥為后續的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多種選擇[3],是污泥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步驟[4]。而一般污泥干燥過程中,在除去污泥中水分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使污泥中某些易揮發,不穩定物質同時釋放。如二甲二硫、氨等惡臭物質的釋放易引起較大環境與社會問題[5]。在印染污泥干燥過程中,同樣會釋放出污染物,造成二次污染。對其污染物釋放規律進行探索,可以為從源頭上控制印染污泥干燥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提供一定的參考。
1·實驗材料、裝置及方法
1.1材料與制備
印染污泥取自廣州市某針織印染制衣有限公司污泥脫水間,該廠印染廢水處理工藝為厭氧生化→混凝沉淀→好氧生化→沉淀出水。所投混凝劑為WH有機混凝劑、PAC和少量PAM,并投加少量PAM作脫水劑。實驗用污泥取壓濾機剛壓濾出的新鮮脫水印染污泥,呈黑色,有明顯臭味和芳香氣味。對實驗污泥的基本性質進行測定,其污泥濕基含水率為80.1%;干基揮發性固體含量為42.9%,比一般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中60%~80%的有機物含量低[6];灰分含量較高;污泥密度為1.048 g/cm3;pH為7.24。
新鮮污泥采回后置于4℃冰箱內保存,并在2 d內進行相應實驗研究。實驗前將印染污泥均勻攪拌混合,為避免污泥幾何形狀對干燥過程造成的影響,統一制成直徑1 cm的泥球。
實驗裝置見圖1。

1.2實驗方法
1.2.1干燥溫度對揮發分的影響
稱取污泥樣,每份污泥樣30 g,分別調整電
1.2.2干燥程度對揮發分的影響
稱取污泥樣,每份污泥樣30 g,調整電熱套溫度至140℃,恒定溫度加熱干燥污泥60,100,120,140,160,200 min,并將產生的揮發物進行水冷,收集冷凝液;分析測定各個干燥時間下污泥的濕基含水率和污泥干燥冷凝液的pH值、COD及NH3-N。
1.3分析測定方法
pH值:PHB-3便攜式pH計;污泥濕基含水率、揮發性固體參考CJ/T 221—2005《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檢驗方法》重量法;COD、NH3-N各自參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重鉻酸鉀法(快速消解)和氨氮的測定—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2·實驗結果及分析
2.1干燥溫度對污泥干燥冷凝液性質的影響
2.1.1 pH
污泥干燥冷凝液pH隨干燥溫度的變化見圖2。各個干燥溫度下干燥污泥的冷凝液pH值均在6.5~8.0之間,呈中性。污泥干燥過程會引起污泥中本身含有的或分解產生的某些低分子有機酸如揮發性脂肪酸的揮發,而干燥過程還會有大量NH3、CO2的揮發,這些物質冷凝后溶于水,形成了一個緩沖體系,使得pH值變化不大,呈中性,利于干燥冷凝水的后續處理,這與王興潤等[7]采用城市污泥作為干燥對象的實驗結果類似。
2.1.2 COD與NH3-N
印染污泥干燥冷凝液COD、NH3-N隨干燥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見圖3。圖3顯示:印染污泥干燥冷凝液中COD、NH3-N均隨著干燥溫度的升高而升高,200℃下干燥印染污泥的冷凝液COD和NH3-N分別為317 mg/L和142 mg/L。干燥溫度在140~160℃區間時,干燥冷凝液COD、NH3-N含量增幅較大,COD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