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給棉羅拉位置的優化

1.1.1 精梳機的分離牽伸
在分離接合開始時,被錫林梳理過的棉叢前端進入分離鉗口(前鉗口),而上、下鉗板的鉗唇呈開啟狀態。此時處于棉叢前端的纖維被分離鉗口握持,以分離羅拉表面線速度前進(稱為快速纖維),而棉叢的后部由給棉羅拉和下鉗板握持,以鉗板速度前進(稱為慢速纖維),形成分離牽伸;同時,頂梳插入棉叢對快速纖維進行梳理。
1.1.2 給棉羅拉位置前移對精梳落棉的影響
由于給棉羅拉與分離鉗口的距離大于纖維長度,此間存在較多的浮游纖維。位于給棉羅拉與分離鉗口中部的纖維,摩擦力界相對薄弱,纖維變速極不穩定。變速早的纖維受到快速纖維的引導力較小。當引導力小于纖維與頂梳梳針的摩擦力時,纖維被頂梳阻留,在下一個工作循環中,該纖維若不被鉗板握持,經精梳錫林梳理后變為精梳落棉。當棉卷中彎鉤纖維多、纖維的伸直度及取向度差時,被頂梳阻留的纖維就越多,精梳落棉會顯著增加。因此,棉卷的質量(棉卷結構)對精梳落棉有顯著影響。給棉羅拉與分離鉗口的距離越大,其中部的摩擦力界的薄弱環節越長,提前變速的纖維越多(同時,浮游纖維所受到的快速纖維對它的引導力也很小),被頂梳阻留的纖維就越多,因此,精梳落棉率就越高。相反,如果給棉羅拉與分離鉗口的隔距很小,摩擦力界的薄弱環節越短,浮游纖維的浮游動程縮小,就使得纖維變速點向分離鉗口集中。如果纖維都在分離鉗口變速,由于分離鉗口對快速纖維的引導力較大,不易被頂梳阻留,精梳落棉就少。因此,給棉羅拉前移,牽伸隔距變小,精梳落棉率降低,有利于節約用棉。
1.1.3 給棉羅拉位置對輸出棉網均勻度的影響
給棉羅拉位置靠近分離鉗口時,分離牽伸過程中纖維變速點向分離坩口集中,有利于輸出棉網的均勻,并可減少輸出棉網的破邊、破洞等現象。因此在新機設計時,合理安排給棉羅拉與上、下鉗板的相對位置,盡可能使給棉羅拉的位置前移。FA266型精梳機與FA26l型精梳機相比,給棉羅拉
2 改進鉗板的鉗唇設計

2.1.1鉗唇結構應滿足對棉叢良好握持的要求在錫林梳理時,鉗板上、下鉗唇應牢固地握持棉層,以防止長纖維被錫林抓走。目前,精梳機鉗板鉗唇對棉層的握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一點握持(或稱單線握持),如國產A201系列精梳機及FA25l系列精梳機都為此種形式。另一種是兩點握持(或稱雙線握持),如國產FA266型、FA261型精梳機及瑞士立達公司的E7/5型、E7/6型精梳機。采用兩點握持,鉗唇對棉叢的握持更加牢固可靠。例如,當棉卷出現橫向不勻時,一個握持點握持不足時,另一個握持點可充分發揮作用。因此,兩點握持優于一點握持
2.1.2 上、下鉗唇的幾何形狀應滿足錫林對棉叢充分梳理的要求為使錫林梳針能順利地刺入棉叢梳理,在開始梳理時,應防止棉叢的上翹,否則,后排梳針就很難發揮梳理作用。因此在鉗板閉合時,上、下鉗唇的幾何形狀應使棉叢的彎曲方向正對錫林針齒。由于國產FA266型、FA261型精梳機下鉗板鉗唇的下部切去了腰長為1.5 mm的等腰三角形,當鉗板閉合時,由于上鉗板的下壓作用,使棉叢的彎曲方向正對錫林針齒,能滿足錫林對棉叢充分梳理的要求。在鉗唇結構設計方面,FA266型、FA261型精梳機優于A201系列和FA251系列精梳機。
2.1.3 鉗唇的結構應使鉗板握持棉叢的死隙長度盡可能短
上、下鉗板的鉗唇結構決定了受梳棉叢的死隙長度,從而影響錫林針齒對棉叢梳理長度和梳理效果。根據在A201C型精梳機上的試驗結果,當上鉗板鉗唇減短1mm時,精梳棉網中的棉結雜質粒數減少12.5%~14.8%。A201C型精梳機鉗板鉗唇的死隙長度為7.43 mm,而FA266型、FA261型精梳機鉗唇的死隙長度較短。
相關信息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