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紡紗機械分會2018年年會在山西晉中市召開,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副會長顧平等行業領導以及近百位紡紗機械行業企業代表到會,會議圍繞2018年上半年紡紗機械經濟運行情況、“一帶一路”倡議、中美貿易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在當前全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重要時刻,依靠先進的裝備技術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正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關注和思考的話題。會上,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建祥分享了魯泰如何依靠裝備進步提高企業競爭力,以及紡織企業對紡機、專件器材在應用過程中的技術需求等問題的思考,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極大關注。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王樹田在發言中表示,紡紗機械是中國紡織界規模最大、和世界水平最接近的一個行業。從紡紗機械行業分會成立以來,每次會議主題都十分鮮明,得到企業的積極響應,促進了行業和企業之間的的交流學習。近年來,我國紡紗機械進步非常快,特別是這兩年行業很關注的智能制造的發展,紡紗機械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對于當前行業非常關注的中美貿易摩擦,王樹田表示目前形勢變化大,行業企業需要持續的關注。
2018年已過半,紡紗機械運行情況究竟如何?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顧平從紡織產業的發展背景到紡機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紡紗機械的經濟運行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并著重對紡機行業進出口情況和紡紗機械行業情況以及紡紗機械行業的科技發展方面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說明。
2018年以來,紡機行業繼續推進智能制造,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隨著紡機國內市場設備更新、升級換代需求的進一步釋放和國際市場中“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2018年上半年紡機行業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增長態勢,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增長,實現了行業平穩運行。
針對紡機行業總體運行情況,顧平說,2018年上半年,紡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6.26億元,同比增長16.02%,比上年同期提升3.28個百分點;資產總額為1031.14億元,同比增長9.62%,比上年同期提升了3.96個百分點,行業運行平穩。
就紡織機械“一帶一路”市場情況,他表示2018年一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地區出口紡機6.93億美元,同比增長54.94%,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2018年7月發表《世界經濟展望》,提醒到全球經濟擴張的均衡程度下降,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不斷加劇。預計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增長率將達到3.9%,隨著金融部門監管收緊措施產生效果、外部需求減弱。預計中國增長率將從2017年的6.9%下降到2018年的6.6%,2019年將進一步降至6.4%
根據《戰略觀察》報告,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新階段,世界將處于新的“市場空間”之戰,其關鍵在于六個維度的競爭:(1)贏得優勢地位的技術和知識產權;(2)貿易空間和消費空間的邊界及其保障 ;(3)意識形態、文化形態和道德形態的政治沖突;(4)貨幣和金融資本的利益、安全與風險控制 ;(5)法律體系;(6)市場聯盟與區域合作 ,這六個維度值得引起企業重視。
就紡紗機械科技發展情況,他說棉紡成套設備繼續向高產、高速、自動化、連續化、信息化方向發展,同時圍繞紡織企業的產業升級,紡紗設備、專件、器材企業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和市場需求加大創新力度。針對行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及開展的相關工作,顧平還介紹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指導性計劃的申報情況;企業完成科技成果鑒定情況;2017年獲得科技獎的情況;2017年行業重點企業專利獲得情況以及紡機產品研發中心授牌情況等。同時,顧平還通報了2018年四季度以及2019年協會出訪計劃。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秘書長孫少波就協會信息統計工作做了介紹。她表示,信息統計工作有利于對行業基本狀況的把握。協會信息服務工作反映行業的綜合統計信息,能更好地為企業提供服務,需要企業和協會相互合作,把紡機行業的數據統計工作做得更完善、更準確,更好地服務行業,服務企業。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建祥以《魯泰棉紡裝備的選型與應用經驗交流》的專題報告,就魯泰的基本情況、魯泰紡紗裝備的選型經驗、紡機裝備發展的思考、魯泰國際化布局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魯泰的經營情況、管理體系、創新模式,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內容深深打動了與會代表。
作為全球最具規模的色織生產面料商和國際一線品牌制造商,魯泰擁有全行業最完整的從棉花育種,棉花種植到紡織、染整、制衣的縱向生產鏈。就魯泰紡紗裝備的選型經驗,張建祥說棉紡設備的選型要從企業的產品定位、產品結構與品質要求開始,與德國、意大利、瑞士等紡織機械強國相比,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在自動化、連續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及整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仍有不足。設備選型要與企業的文化理念與未來發展相契合。“以人為本”是魯泰的文化精髓,所以對設備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格外重視。選型還要綜合比較整機性能、運行能耗、操作性等因素。
對我國紡織機械發展前景,他表示國產紡機發展空間大,已基本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部分需求,國產化替代及海外市場擴展有望進一步加強,紡機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同時,他表示智能制造是方向,在重點工序,人不愿意干的;關鍵裝備,人干不好的;特殊崗位,人干不了的,要努力實現智能化。他特別提醒到,對工廠來說,最麻煩的是排產,排產的連續化是最能解決問題的,做裝備的時候要考慮這些因素。在他看來,智能制造過程中,合理的成本是關鍵,提質增效、節能減耗是目的,以人為本是核心,智能制造的目的是解放人,讓人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更好地在智能機器的配合下發揮人的潛能,讓人更快樂、更體面的工作,讓工作更具吸引力。
張建祥說面對新時期我國裝備制造企業,要認清形勢、正視差距、應對挑戰;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務型升級;要看清市場,做主流開發;要建具有核心技術的組裝廠。在他看來,大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的選擇,市場在哪里企業就要去哪里,同時要注重當地的環境、地域文化等因素。
中國紡織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總經理劉斌以《紡紗機械國際市場現狀與分析》為題,作了主題報告。他通過詳實的數據,介紹了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孟加拉等我國主要海外市場的整體經濟情況、紡織行業情況、國際競爭力、相關政策等問題,還特別分析了烏茲別克斯坦、埃塞俄比亞以及土耳其紡織市場的特殊性。
他提醒紡機企業需要注重品質經濟,聚焦以下問題:產品研發——細分市場用戶的需求是什么;技術引領——優勢引導客戶—如何用技術優勢;融資支持——如何抵御風險、降低成本;精準營銷——如何高效定位潛在用戶;營運服務——如何提升服務、降低成本。同時他還分享了海外重點市場紡機展會信息。
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建國以《以精益打造百年經緯》為主題,發表了報告。他圍繞總體經營思路、精益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企業未來藍圖 做了詳細的介紹。
他表示,近年來,是紡織行業處于深度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呈現全球化、白熱化的競爭格局,紡機行業普遍掙扎在虧損或生死的邊緣,許多企業因此倒下。面對嚴峻復雜的市場形勢,公司在中國恒天、中紡機集團和經緯總部的帶領下,堅持“誠信、責任、擔當,嚴謹、精細、協同”的總方針,確立了一系列全新的工作思路。
截止發稿時,江南大學博士薛元作了《數控紡紗裝備及數字化紗線面料產業化關鍵加工技術》的主題報告;會上,還將進行2017-2018年度執行會長工作總結以及2018-2019年度執行會長年度工作計劃;與會代表還將圍繞紡紗機械的市場開拓與未來發展、規范行業競爭的舉措等進行討論。
據悉,主辦方還將組織現場參觀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介紹企業現場管理經驗。
推薦企業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