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披露了法國奢侈品巨頭 Kering(開云集團)旗下意大利奢侈品牌 Gucci 的 CEO Marco Bizzarri 在巴黎時裝周后錄制的一段長約4分鐘的內部視頻,他針對 Gucci 或許面臨增長放緩的擔憂,向員工做了演說。
在該視頻中,Marco Bizzarri 告訴員工們:不要被任何增長放緩或日常變化的跡象嚇倒,經歷快速增長后的放緩是正常現象。在高基數對比下,維持增長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不過,Marco Bizzarri 依然表達了對品牌發展的信心,稱 Gucci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而且保持了對所有競爭對手的優勢。品牌的增長仍然“非常出色“,并告訴員工“享受這段旅程”,同時提到自己比兩年前更快樂,“非常、非常自信”。
自2016年以來,Gucci 在新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的帶領下,大膽創新改革,業績表現超過大多數同行,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連續六個季度銷售同比增幅超過 35%,成為開云集團最主要的增長引擎。但2018年第二季度 Gucci 銷售額同比增長40%至19.9億歐元,增幅低于預期,引發了外界關于 Gucci開始走下坡路的猜測(第一季度增幅高達48.7%,高于預期)。與眾多其他奢侈品牌一樣,Gucci 品牌的銷售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國消費者強勁需求的推動。在發布 2018上半財年財報時,集團管理層特別指出:中國市場的需求沒有放緩的跡象。
巧合的是,就在周四當天,受到中國海關加大對代購打擊力度的影響,全球各大奢侈品集團遭遇重創,股價紛紛大幅下跌:
歐洲
英國奢侈品集團 Mulberry 股價下跌7.1%,收報3.29英鎊每股
英國奢侈品集團 Burberry 股價下跌5.7%,收報19.13英鎊每股
Gucci 母公司、法國奢侈品集團 Kering (開云)股價下跌5.4%,收報437.8歐元每股
法國奢侈品集團 LVMH 股價下跌4.9%,收報287.95歐元每股
愛馬仕國際集團(Hermès)股價下跌3.1%,收報540歐元每股
同期,美國奢侈品市場股價在政府債券被被拋售后也紛紛出現下跌:
Coach 母公司、美國輕奢時尚集團 Tapestry Inc. 股價下跌3.4%,收報48.43美元每股
Calvin Klein 和 Tommy Hilfiger 的母公司、美國時尚零售集團 PVH Corp.股價 下跌3.3%,收報134.15美元每股
美國奢侈珠寶公司Tiffany & Co. 股價下跌2.9%,收報120.75美元每股
美國奢侈品集團 Michael Kors Holdings(將更名為 Capri Holdings) 股價下跌2.2%,收報66.6美元每股
10月1日至10月7日為中國國慶黃金周假期,也是中國國民出境旅游購物的高峰期,對于那些計劃將海外商品帶回國內轉售以賺取差價的代購們來說也是最繁忙的季節之一。
由于海外高端商品價格普遍低于國內,很多中國消費者會在前往東京、首爾、巴黎等海外目的地時大量購買高端商品。
根據貝恩咨詢公司(Bain & Co.) 發布的《201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
2017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的增速達到了20%,超過海外奢侈品市場的整體增速。
全球奢侈品市場的總銷售額中有32%來自中國消費者,占比為所有國家和地區最高。
但是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主戰場”依然在海外,僅有四分之一的購物發生在中國內地——其占全球市場的比例也僅為7-8%。
Jefferies 的分析師 Stephanie Wissink 也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指出,按美元計,全球旅游零售銷售70%的增量都與中國游客直接相關。
然而,近來中國海關加大了對代購的打擊力度,引發了投資者們對中國奢侈品消費熱潮能否持續的進一步擔憂。此前中美貿易戰的加劇已經讓消費者們開始擔憂中國奢侈品市場的放緩。
早在此次黃金周開始前的9月28日,上海浦東機場嚴查海外購物進境的消息引起了轟動。據報道,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一架航班上的100多名乘客被要求打開行李箱等待審查。
對此,中國網友普遍猜測上海浦東機場最近加大了對海外購物入境的審查力度,但上海海關回應表示近期并無任何官方政策上的變動。
根據中國法律規定,中國籍旅客攜帶價值5000元人民幣(合737美元)的以內境外物品入境可予以免稅放行,超過免稅額度則需主動向海關申報照章納稅。
此外,中國政府一直在試圖鼓勵國內消費,希望將奢侈品消費引回國內市場。今年7月,中國政府還降低了奢侈品的進口關稅。
Exane BNP Paribas(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 Luca Solca 則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表示:“加強海關執法力度可能是中國將本國公民的消費支出引回國內的第二個努力階段。”
匯豐銀行(HSBC)消費零售研究全球聯合主管 Erwan Rambourg表示:“中國海關加強境外購物審查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審查力度的加強雖然可能會減少代購活動,但從品牌與消費者保持緊密聯系的角度來看,未必是一個壞的結果。”(來源:亞洲紡織聯盟)
推薦企業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