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整治標準強化作業監管
柯橋區全面推進印染行業有限空間綜合整治提升
9月30日,來自紹興市柯橋區108家印染企業老總濟濟一堂,共同謀劃印染行業有限空間整治提升新思路,這是該區政府組織的一場印染行業企業家盛會。
本次會議以四家典型試點企業為樣本,以印染行業有限空間綜合整治提升方案為綱領,以省安科院相關技術要求為藍本,推出印染行業有限空間整治先試先行、典型引路、對照執行的“點單式”整治模式。
整治提升采用“固態化”管理和“動態化”監管,通過規范一套整治標準、建立一套審批流程、創建一批專業隊伍,制定一個監管機制,搭建一個印染行業綜合風險防控平臺,從而牢牢牽住“有限空間”這個牛鼻子,確保柯橋區印染行業生產安全事故“零發生”。
一、“固態化”管理
“固態化”管理立足對企業“固態風險”的管控,通過對門禁系統、視頻監控、有毒有害氣體監測、規章制度、防護設備、安全培訓及巡查點檢的規范設置,全面壓降有限空間作業區域安全風險,做到“五規范”。
一是重點區域規范監管。安裝門禁系統,通過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實現對污水處理區人員數量、作業內容、作業時間的封閉化管理,嚴禁無關人員出入;安裝視頻監控系統,通過對污水處理區出入口、壓泥、加藥、泵房、氣浮、采樣等重點崗位的監控,及時發現隱患和人員不安全作業活動,減少人員巡檢頻次,降低人員風險暴露頻次;安裝有毒有害氣體監測探頭,通過對加藥間、壓濾間和濾泥清理間、厭氧池等重點位置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及時察覺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提前進行預警并采取措施,避免人員中毒。
二是規章制度規范上墻。對印染行業污水處理區可能的風險進行辨識,并將安全管理制度和規程、現場應急處置流程和聯系方式、常規作業和有限空間作業個體防護裝置(PPE)配備要求、污水處理區域總平面示意圖以及警示標志在明顯位置上墻,從而起到對現場作業人員的教育和警示提醒作用。
三是防護設備規范配備。在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配備機械通風設備、防毒面具、安全繩索、警示標志等常用安全設施設備和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便攜式測氧儀等監測設備,確保有限空間作業安全。
四是安全培訓規范開展。在區級、屬地鎮街、企業三個層面開展以印染行業為主,其它行業共同推進的多層次多方位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業務知識培訓,重點培訓有限空間專業安管員、現場負責人、現場監護人員、應急救援人員、現場作業人員,確保有限空間作業場所一線員工具備必要的有限空間作業專業知識。
五是安全巡查規范到位。采用射頻ID和二維碼等方式,通過對有限空間作業區域內的風險點進行標簽化管理,設計合理高效的點檢線路,配合有效的日常管控制度,實時了解有限空間作業區域風險點情況,實現印染行業風險點實時動態可控。
二、“動態化”監管
“動態化”監管立足對企業“動態風險”的管控,以“五個化”為抓手,牢牢把控住有限空間動態作業安全風險。
一是清理隊伍專業化。以污水處理、市政維修、環保施工、防腐公司等為依托,培育一批“有專業人員、有專業設備、有專項制度、有專業培訓、有專項應急預案及演練”的“五有”有限空間專業化作業隊伍,為印染企業年底清淤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二是作業審批制度化。企業在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前,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有限空間作業實施方案(包括作業時間、作業區域、專業隊伍的選擇、應急方案等),并上報給屬地鎮街,由屬地鎮街對作業方案進行審批。
三是作業監管社會化。審批通過的企業,將由屬地鎮街委派第三方監理機構,對有限空間作業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監理,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確保有限空間作業安全開展。
四是監控監管信息化。將固態管理數據納入,建立有限空間風險管控信息平臺,通過對污水處理區出入口、壓泥、加藥、泵房、氣浮、采樣等點位的視頻監控和對加藥間、壓濾間、濾泥清理間、厭氧池等重點位置的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將這些信息傳輸到企業端有限空間風險管控信息化系統,為柯橋區安全生產綜合風險防控平臺建設打好基礎。
五是執法檢查常態化。安監部門和屬地鎮街將以信息化平臺為依托,以平臺是否正常運行、平臺動態數據參數是否有效顯示作為執法依據,采取定期檢查、“雙隨機”抽查、專項督查、聯合執法等方式對有限空間作業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截至目前,柯橋區四家試點企業整治提升工作已經全面完成,下一步,整治提升工作將在全區面上剩余104家印染企業全面鋪開,柯橋區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通過對有限空間“固態化”管理和“動態化”監管的持續推進,切切實實提升印染行業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全區印染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推薦企業面向顧客,持續改進,實施品牌戰略,必須是
經編未來 無限可能
云展云舒,龍行天下 并人間品質,梳天下纖維
印染機械 首選黃石經緯 印花機 絲光機 蒸化機
推薦企業
推薦企業